相比之下,大宛盆地的条件就更加优良,伊丽河谷因为两条山脉形成的喇叭口正对西风带而获得大量沉降雨水,但半封闭的结构也使的来自北方的寒流不能完全堵塞在外。
与之相比,费尔干纳盆地近乎封闭的地形结构,最大程度的阻拦了寒流的侵入,同时由于这里纬度更低,因此日照普遍高于北方,而其谷地内的药杀水,流量是伊丽河的几倍,与楚河不相上下。
一年长达两百多天的无霜期,充足的日照,以及大量降雨,还有丰量的河水,使的这个谷地,就是中亚地区的第一大谷仓。
所以大唐并没有顾及昭武诸国的感受,在将西突厥迁离后,马上就让大将统兵五千进驻了大宛盆地。
要知道,这块盆地后来可是能养活千万人口的存在。
驻军大宛盆地,这是皇帝李世民亲自决策的,抽调五千精锐,而且俱是中原调去的汉军精锐,为了能够长驻此地,皇帝还按辽东分封之法,不仅给驻军战士授分田地,而且动员他们迁家移民过去,按人口授以充足的田地,而各级的军官,以及带勋的将士,也都还可以根据官职和勋官,再获得相应的封地。
这些地都能获得三分之一税赋减免。
皇帝的这些策略,都是为了能够让昭武军镇能够如钉子一般牢牢的盯在这块盆地,甚至能够越来越壮大,最后成为昭武都护府诸国中,能够发挥出中流砥柱作用。
碎叶和昭武两军镇设立后,朝廷已经还在筹划在北庭都护府的地盘内再设立一个伊丽军镇。
按这种趋势,朝廷早晚还会在吐火罗、可萨这两个都护府也找一块好地方,再设立军镇,驻军移民的。
每个都护府内择一要地,设一军镇,驻军移民,长远考虑,意义深远。
就比如昭武,大唐让西突厥各部撤出昭武诸国地界后,自己马上派出五千士兵进驻,占据了最肥沃,也最易守难攻的大宛盆地,还对驻守这里的兵将们实行了授封地策略,这就使的如今的昭武诸国,对大唐态度可是十分恭敬的。
毕竟如果唐军不来,那昭武诸国的恭顺可能就得打折扣。
也恰因大唐的骑兵已经出现在了两河,所以如今一路逃亡到了安国对面木鹿城的波斯皇帝,也一遍遍的请求大唐救助。
甚至在数次求援无果后,如今的波斯皇帝和那些逃亡的贵族大臣们,已经再无选择,竟然向大唐上表,愿意称臣。
他们只求大唐能够庇护。
木鹿,人称小安息,汉班超平定西域时,蒙奇国等皆来归附,当时的蒙奇国便都木鹿,此地在后世的马雷,距离大唐在安国设立的安息州,也就隔着一条阿姆河,距离二百余里。
木鹿处于沙漠之中,北面是阿姆河,南面是戈壁高原。
对于波斯皇帝的这个称臣请援,朝廷这边考虑了一番后,做出了回应。
朝廷接受了俟嗣俟三世的请求,下旨授封他为波斯都护府都护,左武卫大将军,安化郡王,波斯国王,上柱国等。
皇帝还派了使者前去册封,并带去了大唐赐予的旗帜鼓纛。
波斯仅剩下的呼罗珊高原部份领土,都将竖起大唐波斯都护府的旗帜,若是大食人敢越界侵犯,那就是侵犯大唐。
大食的迅速崛起,已经威胁到了大唐刚建立起的西域格局,所以此时接纳波斯皇帝的内附请求,并不是主动要与大食敌对,而是形势就是如此。
大唐若是任由大食吞并波斯残土,那么他们下一步肯定是继续东进,到时吐火罗、昭武这些大唐的羁縻附庸,也会被危及。
而这是大唐绝不能容许的,西域对于大唐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关乎于丝绸之路的贸易,也还包含的是大唐能不能把这片地区控制住,不让有新的势力崛起,并进一步威胁到中原大唐。
此时设波斯都护府,利用波斯皇帝的这面旗帜,组织起波斯贵族军民等抵抗大食的东进,不说助波斯复国,但起码在西域外,再保留一块缓冲区。
如果大食能够看清形势,大唐当然也愿意跟他们保持友好,大家可以继续做生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