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个称呼是口头称呼,非官方正式。
而这次太子给秦琅授节度使,再兼经略使等,重点突出的还是军政财政民政甚至是监察等大权一把抓的意思,经略使虽是一般是统一道之军政,有时也能得特权节制地方官等,但总的来说,这本来只是个军事主官还是临时性的。
故此这次授节度使再兼经略使、度支使、营田使、观察处置使等,就是等于这节度使不仅是一个军事主帅了,他还包括了各方面的大权。
秦琅这个节度使兼了这些使职后,就是整个剑南道,他要兵就调兵,要粮就调粮,要钱就支钱,甚至官吏任免罢黜也是他一言而决了。
其实秦琅在以前也曾做过一任节度使,只是事后便缴节罢除此使职了,如今再次授他双旌双节,得以专杀专赏,可见太子在对吐蕃这件事情上的意思。
用一个主战的秦琅为节度使,兼任数个使职,还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再兼宁远军使,实际上就是让秦琅放开了手去打吐蕃了。
至于西征高昌之事,皇帝也让太子处置。
所以太子今天也是霸气十足,不再与诸卿商量,直接点了凉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咬金的帅,授其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又调薛万彻、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以及西突厥大汗同俄设等从征,西州刺史兼天山军使侯君集,被太子无视。
现在承乾根本不想提这个名字。
最后还是长孙无忌奏请以侯君集领天山军为前锋,太子沉默了片刻,然后只说了个准字。
奏对结束,太子让留下三位相公用食。
于是长孙无忌和李大亮还有新升为侍中的马周便一起留下陪太子用餐,虽说刚才殿上太子发了火,可等只剩下君臣四人的时候,太子对三位相公却是十分客气,甚至一脸春风。
马周刚升为侍中,一时还有些不太习惯。
“剑南与安西同时开战,是否有些不妥?”
刚才殿上,马周没吭声,此时却又说话,太子倒没恼,反觉得刚才马先生是给他面子,此时提醒,则是真心实意为国谋虑,耐心解释说,“松州那边可以不管,有太尉在那边,吐蕃必败无疑,我们只要等好消息就行了。”
“朝廷所要对付的只有高昌国而已,而高昌虽在西域算大国,可对大唐来说,只是几座城池百余座屯庄而已,论实力,不及我大唐一个州,讨伐高昌真正有威胁的还是欲谷设,他当初从漠北逃到安西也没多少人马,可这几年却已经实力日强,如今能号令的部落人马,不下十万帐。”
李大亮听了安慰承乾,“欲谷设虽拉拢了处月处密等部落,又与高昌结盟,但不足为虑也,我大唐出兵西域,其余用不了多少兵,以二三万府兵精锐足矣,然后再征召西域焉耆疏勒诸国,还有西突厥、契苾等蕃部兵马,这些人熟悉当地气候地利,也擅骑射,对付欲谷设的突厥兵和高昌国,正好。”
“军事上我不担心什么,只是担心会不会对财政有所影响?”李大亮以前一直在地方为官,如今入朝也是负责吏部的人事这块,对财税这块还真不熟。
马周以前做过转运使,对朝廷财政倒是挺清楚的,闻言接话道,“如果按李公所说,朝廷只需要发两三万河陇兵马,再辅以蕃部协从,能在三五个月内结束战事,则倒耗费不多,以朝廷如今的财政收入,以及国库储备,是不用担心的。”
大唐羁縻了那么多的胡狄蛮夷,高官厚爵赏赐丰厚,当然也不是白养的,每对外征战,必征召胡蛮协从,甚至在一些对外作战中,真正的大唐府兵边军数量反不多,反而是那些蛮夷协从蕃部数量更多。
这些蕃兵在大唐的对外征战,也确实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甚至历史上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族名将,有自备干粮带本族蕃兵从征立功的,也有完全加入到了大唐朝廷体系之中,以朝廷将领领兵征讨的。
比如说史大奈、李思摩、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步真、执思失力,这些都是突厥人,契苾何力是铁勒人。
屈突通,奚人。
再后来的黑齿常之,那是百济人,高仙芝那是高句丽人,李光弼,那是奚族人,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的人,仆固怀恩,那是铁勒人,白孝德,那是龟兹王子,浑瑊,那也是铁勒人。
还是大唐盛世造反的安禄山,那是个粟特人。
这些还基本上都是在大唐朝廷中为将的,那些自带干粮为大唐征战的胡蛮部落首领就更数之不尽了。
用那些蕃部兵马从征,好处多多,不仅不用给装备、钱粮,甚至抚恤、赏赐这些都不用给,一般都是作战后,许他们缴获所得归个人所有,允许他们抢劫等,这招还是很好用的。
甚至历史上唐朝长安城被攻破后,大唐不得不向自己曾经的藩属回纥借兵平乱,这些回纥兵帮大唐收复两京,也没有什么报酬,就是许他们打下长安洛阳后自由抢劫。
后来又约定绢马贸易,大唐拿绢换回纥人的马。
承乾坐在那里叹道,“恨无法亲往剑南灭吐蕃也。”
马周三人都只能闭口无言,你监国太子还想跑去剑南打吐蕃?你还真是打仗打上瘾了,上次打瘸了一条腿,如今又想去?
这不可能。
承乾当然也知道,所以也只是感叹了一句。
“三位相公,你们说待秦琅一战灭了吐蕃,接下来又要如何处置呢?趁胜进军雪域高原,铁骑踏灭突厥,还是说怎样?”
长孙三人也没料到太子突然问起这个。
良久,倒是李大亮先开了口,“臣之前在陇右镇守过,越往西南,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而且越荒凉。”
“党项人所在的积石山下,黄河河曲一带已经很荒了,可好歹还能游牧放马养羊,但再往南翻越了紫山,那边地势越高,也更荒凉,甚至过了牦牛河后,有许多地方,千百年来,树都不长一棵的,再一直往南行,过苏毗入藏地,那里遍地雪山冰川,在那些雪山冰川下倒是有些河谷地,能勉强种些青稞等作物,但地广人稀,难以发展,吐蕃发源之地山南和后藏倒是较适合农耕,可也地方狭小·····”
李大亮说了许多,也是提醒太子,就算秦琅击败了吐蕃,也没必要再浪费过多精力到那边去,“到时可以考虑册封那位逃到松州的苏毗王子复立苏毗国,成为大唐藩属,再想办法让吐蕃内讧分裂,然后合弱击强,让他们自相混战,无力再东顾!”
承乾道,“岂不太便宜他们?就算吐蕃地广人稀,土地荒凉贫瘠,可也不能就这么放过他们,敢如此狂妄侵犯大唐,就得负出应有的代价,最起码,也得派兵进吐蕃扫荡,大唐可以不要那穷地方,但上面的吐蕃蛮子,还有那些牛羊马匹还是可以带回来的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