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714章 盟友
    政事堂。

    厅内来恒正捧着一卷《搜神记》看的津津有味,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有鬼魅有佛法,有神仙方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搜神记是东晋年间所写,也是这类书中名头最大的一本。

    这本书满篇鬼神,其中也有许多人鬼爱情故事,如紫玉韩重婚缘,辛道度等都是讲大胆追求自己婚姻,甚至人鬼相爱的故事。

    做为贞观朝第一科的科举进士,来恒的仕途还是不错的,尤其做为秦琼的义子,朝中还有个做宰相的义弟秦琅照顾,当然是一帆风顺的。金榜题名后,被皇帝钦授了秘书省的校书郎。

    秘书省呆了三年,转到翰林院又做了一年,今年则又被调到了政事堂,做了堂后官。

    政事堂如今地位越来越高,职权超越三省,大权总揽,机构也越来越健全,从武德年间仅为宰相议事会议,变成了现在的最高中枢决策机构,因此政事堂下分设五房,为枢机房、吏房、兵房、户房和刑礼房五房。

    每房设三名堂后官,又有主书、录事等吏员。三名堂后官,则皆选京官担任,因为五房主要承担的是政事堂的秘书工作,因此堂后官基本上是自秘书省、翰林院等选调的士人担任。

    来恒是枢机房的堂后官,正式官称是政事堂枢机郎中,为正六品下职官,下面还有校书郎、正字、录事、主书等官吏。

    政事堂五房协助宰相办公,其中枢机房则专门经管皇帝下达给宰相的诏敕等行文,负责将诏敕收受、转递给宰相,他们平时做的就是转达皇帝文书于宰相,经宰相副署后再转给朝廷百司施行,是一个承办机密公文的秘书部门。

    来恒在秘书省和翰林院当了四年差,干的职事也一直就是文字工作,对这新差事倒是得心应手。

    尤其有秦琅的照应,加上马周这个宰相之前也是他翰林院的长官,而侍中魏征之前任秘书监时,对校书郎来恒也是十分欣赏,故此来恒进入政事堂后,如鱼得水,办事也深得宰相们赞赏。

    枢机房是五房中最重要的一房,不过政事堂宰相们每天早是朝会,然后来政事堂议事,中午堂食过后,便各归本衙办公去了,政事堂五房官吏也就轻松许多。

    来恒还能得闲看会小说。

    一名主书过来禀报,“来郎中,翰林院刚派人送来陛下的指令,是关于出兵西域之事。”

    来恒放下手里的搜神记,“嗯,翰林学士草诏过了,还是要经政事堂宰相们再议,然后交给中书舍人草诏?”

    “那位翰林说这是经过了甘露殿廷议的,所以让我们这边政事堂按制转给中书省,让中书舍人草诏,交宰相们副署,然后交有司施行!”

    来恒端起茶杯喝了口来自剑南的蒙顶石花茶,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事情,点了点头,“好,我亲自给中书省拟文。”

    主书退下,留下翰林院送来的公文。

    这上面有皇帝的批示。

    来恒提笔,迅速草拟了一份行文,召来一名堂后吏,让他去交给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其实就在政事堂外另一个院里办公,今年,皇帝为便于政事堂提高效率,同意了秦琅提议将政事堂从门下省迁到中书省的提议。

    这样一来,宰相们在政事堂决议通过的事情,有时便可直接叫来中书舍人草拟诏敕,而且草拟后还不用再送去门下省了。

    以往制度,是中书决策草诏,门下审核封驳,尚书省执行。中书省拟好的决策,还要送去门下省,可往往又不能通过,还得再拿回去重拟,一来二去的极费时间。

    所以后来太上皇于武德中设立政事堂,让宰相们在门下省议事,也便于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直接商议,不过这样还是有些问题,所以现在迁到中书省后,宰相们在政事堂议好后,直接让中书舍人草诏,草诏的时候还可以继续讨论商议。

    中书舍人草拟好诏敕后,也就不必再经门下省审核,更不用担心被封驳。三省的长官们已经在会上直接达成一致了,也就不用再担心扯皮争执。

    实际上,政事堂已经等于是把中书和门下两省的权力合二为一了,过去把决策、审核、执行,三权分立,如今却将决策与审核归一,中书舍人跟给事中,实际上都完全半依附于政事堂。

    就如现在,枢机房的政事郎来恒,便直接一封行文转给六位中书舍人们,让他们按皇帝和宰相们的决议,起草诏敕,然后再送到政事堂来,给宰相们副署,甚至中书舍人们只能按来恒根据决议写的内容来草诏。

    来恒已经相当于是一个中书侍郎一样,夺了不少中书舍人的权。

    加上翰林学士们分了内诏之权,中书舍人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堂吏把行文接下出去,来恒重新拿起搜神记,可看了几页却看不进去了,脑子里想的是刚刚皇帝对西域用兵的选帅调将。

    长孙无忌挂帅为天山道总管,只怕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李靖想去,侯君集更是先斩后奏,之前堂后官吏们猜测,或许卫国公会挂帅统征,可结果却是不知兵的长孙无忌前去。中了状元之后,在京城任官数年,来恒也早非只知读圣贤书的士人,他很清楚,朝堂之上,处处勾心斗角。

    政事堂诸相公里,义父一直镇藩在外,李靖以足疾不理事,杨恭仁也只是挂个衔而已,除了这三位。

    剩下的诸位相公,其实也并不是一团和气,加之政事堂宰相们更替频繁,更加使的政事堂的水很深。

    秦琅与长孙无忌是坚定盟友,跟马周关系很好,与戴胄关系也不错,与房玄龄还是同乡,对魏征还有过相助之恩,可实际上魏征却经常攻击弹劾秦琅。

    义弟秦琅真正在政事堂中的盟友,实则就长孙无忌跟马周二人。

    长孙无忌挂帅西域,秦琅在政事堂又少一个盟友了。

    来恒还是很佩服秦琅,居然荐长孙无忌挂帅西域,这一招可谓是对侯君集的绝杀。

    义弟在朝中,还是缺人啊。

    想起昨日跟秦琅的一番谈话,秦琅打算运作让许敬宗入朝,出任转运使一职,来恒觉得这倒是不错的安排,许敬宗资历是有的,曾经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武德九年调任长安县令,后来还临时检校过雍州治中之职,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