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70章 听调不听宣(2/2)
    先前冯智玳请求让儿子冯君衡做为秦俊的伴当,冯家原本也是中原人,其出身毕万之后,毕万的先祖名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庶子,周武王灭商后,将毕公高封于咸阳的毕国,其后裔便以毕为氏。

    毕国灭亡后,毕国公族子弟沦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毕万则流落晋国,后受封魏地,其子孙后来便称魏氏。冯家这一支,因为得到了冯乡为邑,便以冯为姓。

    西晋永嘉之乱时,冯家迁到了辽西,在西燕国慕容氏麾下为将,西燕亡,冯家又为后燕臣,后来冯跋发动政变,弑后燕国君改建北燕,自立天王。

    后来北燕被北魏攻灭,北燕国君冯弘带着臣民逃奔高句丽,为图谋反攻复国,命其子冯业带三百人浮海南下投奔南朝刘宋。

    后来宋文帝念冯业有功,封冯业为怀化侯,授为新会郡守牧,从此北燕国冯氏这一支定居岭南,至今已有二百年历史了。

    当年逃往高句丽的那一支,后来归顺北魏,成为北方名门。

    南下的那一支,虽说在岭南二百年,且历代与俚族首领冼氏联姻,但冯家还是保留了许多中原习俗,也保留了不少当年在北方时的习俗的。

    比如这个伴当,就是以前他们在辽西时的一种传统。

    当年冯家在辽西侍奉慕容,也按鲜卑慕容的习俗,为家族子弟从小就挑选伴当,这个伴当是伙伴、朋友,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从小一起习武狩猎,长大了则一起并肩上阵,生死与共。

    冯智玳主动让自己的儿子给秦俊做伴当,自然是想攀附秦家的,这其实如他爹冯盎派他来长安做人质是一样的。

    孩子虽然还小,但因为有了这层关系,秦冯两家关系自然也就不一般。

    冯智玳先是扯了会家常,然后又献上了不少礼物。

    秦琅接过礼单看了会,东西很丰盛,可不是平常拜见之礼。

    “我阿爷自高州来信,说今年岭南天气不错,已经把甘蔗都种下去了,甘蔗都出了苗,长势喜人,今年比去年甘蔗种植更广,预计能榨更多的糖,为翼国公提供更多灰糖。”

    秦琅呵呵一笑。

    不论是冯家还是宁家或陈家等,哪怕是谈殿这些俚人,他们现在都不能忽略甘蔗种植的好处,岭南的天气好,种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所以那种其实基本上不会缺粮,但种粮食运来中原,运费太高。

    可种甘蔗不一样了,那边的天气种甘蔗长势好,产糖量高,更重要的是,甘蔗可就地榨汁炼成粗糖,然后北上贩卖,糖的收益高,还便于运输贩卖。

    尤其是如今长安这边掌握了当世最先进的白糖法后,岭南的糖收益更高了。

    岭南种糖,但自己只掌握了最低级的灰糖生产法,他们只能把灰糖卖给秦琅加工成白糖,所以他们都离不开秦琅。

    冯智玳先拿甘蔗种植来说事,估计也是想借此表明他们对秦琅的重要性。

    “我听说最近岭南那边有些乱啊,令尊似乎和谈殿又打起来了?而且令伯冯暄和你表舅冼宝彻也跟令尊又在闹?”

    秦琅对着有些紧张的冯智玳摇摇头道,“从武德四年岭南归唐,到如今贞观二年了,这都六七年了,可岭南总是这般混乱不堪,长安可是极不满意的。”

    “你可知道,昨日陛下召我入宫,提起岭南最近这些乱子,是发了火的,甚至要发兵江淮数十州之大军征讨岭南叛乱,是我力谏乃止。”

    冯智玳额头汗流不止。

    他知道这些是真的。

    “翼国公,家父向来对朝廷忠心耿耿,归唐以来,从不敢有二心,如今是谈殿等俚贼煽动罗窦等州俚僚蛮做乱,家父也是为安稳岭南,为朝廷平乱啊。”

    秦琅笑笑。

    “我当然是相信令尊的,但问题是朝廷许多公卿大臣们不信啊。”

    “还请翼国公帮忙。”

    “其实这事情也简单,只要令尊请旨入朝,来长安当面向陛下奏明岭南情况,表明忠心,这些猜疑便都烟消云散了。”秦琅说道。

    冯智玳听到让他父亲入朝来,暗里有些心惊,可也没敢拒绝。

    事实上,他爹又不是没来过长安,二十多年前,仁寿元年时,岭南五州俚僚叛乱,冯盎便入长安向天子杨坚请讨叛乱,乱平,授金紫光禄大夫,隋大业七年,又率子弟入洛阳,随杨广征高句丽,迁左武卫大将军。

    冯盎现在是高州都督,上柱国,耿国公,统领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另外几个儿子也各任一州刺史。

    总的来说,冯盎地盘很大,后世海南岛、雷州半岛,湛江、茂名、阳江等地都是他的地盘,与宁氏家族隔着云开大山相邻,他占据了后世广东西南沿海一带,和整个海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