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琅向皇帝提出了一个真诚的建议。
“南方酷热,且多水患疫情。”李世民摇着头头痛道,从先秦到隋唐,其实中原王朝的核心都是在北方。
东晋南渡,这才带动了江南的开发,可也开发有限。
在如今的朝廷眼里,南方虽大,但整个南方也比不过北方一个道。
南方不仅天气热,让北方人不适应,而且南方多山多水,水患也频发,再加上疫病多,所以向来是北人畏惧之地。
再加上南方还有大量的蛮夷部落等开化不开化的,更增添了南方的复杂性。
哪怕是农耕技术这块,南方也是落后北方很多的。
想从南方要粮食,谈何容易啊。
就如后世的重要粮仓湖广江汉平原,在现在却没有粮仓一说,这地方水患严重,十年九灾,有时一年要被水淹个几次,江汉平原上,遍地都是湖泊沼泽,不经过一番大投入的改造疏通,不修堤挖河,是根本不可能有粮仓的。
还有号称鱼米之乡的江西,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不过就算如此,在眼下这严峻的形式面前,也只能向南方要粮食。江汉平原不行,那长三角,珠三角,甚至是交趾的红河三角洲,这些地方还是值得一试的。
当地缺少的还是开发,缺少的是技术。
比如交趾红三角地区,完全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
“不要提岭南。”李世民叹气。
说起岭南李世民就生气,不因其它,因为到现在为止,朝廷也没能真正收到岭南的税赋。
大唐立国到现在,岭南是没有税赋的,听起来很奇怪,可事实就是如此。当初李渊在中原混战的时候,岭南也是群蛇乱舞,各方势力你争我夺,各自割据,他们又或依中原的李渊,或依林士弘或依沈法兴等枭雄。
多年争斗,当李渊最终平定了萧铣林士弘沈法兴等江南枭雄,李靖也拜为岭南安抚使南下。
岭南的这些军阀豪酋们见势,也纷纷向大唐称臣进表。
但也止于如此。
各方向李渊称臣,换来的是大唐册封他们公侯爵位,以及总管刺史等职,承认他们各自的势力地盘,甚至给他们南选之权,也就是允许这些新授的总管刺史等,让他们自己向朝廷举荐地方官吏,实际上就是承认了他们这些地方势力自治。
更重要的是,这些总管、刺史们你占八州我占五州的,占据许多地盘,还拥有统兵之权,结果却只向朝廷进贡些土产,根本没有租庸调税赋供给国家。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武德六年,当时大唐已经先后灭掉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等,统一了中原,李渊便想腾出手来收拾岭南。
于是他拒绝再收岭南酋帅们进贡的合浦大珠等土贡,这是皇帝的一个重要举动,目的就是废除原先维持了多年的这种朝贡关系,而是要改成正式的国家税赋征收制度了。
但李渊这边一拒收土贡,岭南马上就爆发了酋帅谈殿、冯暄、宁长真、宁道明便立即起兵叛唐。
最后冯盎与宁纯、陈龙树等酋帅们最终站到了大唐一边,整个岭南混战一团。
宁道明等先后被攻杀,可局势并没好转。
谈殿和冯暄因为抢夺地盘,内讧大乱,互相攻杀。
而冯盎和陈龙树、宁纯等这些站在朝廷一边的豪酋们也一样为了争夺宁家的地盘而大打出手。
朝廷一次又一次的派使者前往岭南宣抚,不仅给冯盎、宁纯等加官晋爵,甚至谈殿、冯暄等叛臣也一样招抚授官,但依然没能平息岭南战争。
打打停停,已经延续了四年了。
冯盎都已经被朝廷累封为高罗等八州刺史了,成为岭南最大的豪帅。而冯暄却又是冯盎的兄弟!
冯暄联合造反的冼家,又是冯家世代姻亲,岭南最大的俚人首领家族。
现在岭南那边,冯暄又联合了冯盎,跟曾经的盟友俚帅谈殿大战不止,怎么一个乱字了得。
李世民早看透了,这些王八蛋没有一个是好的,都只想当土皇帝,他当皇帝都一年多了,几次三番派人去安抚,结果每次加官晋爵之后,这些家伙就安定一段时间,可只要朝廷一提在岭南设立州县制,清户入籍,征缴税赋,这些家伙马上就会开战。
这战事一起,设县、入籍、征税等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朕已经忍无可忍了,意欲发江淮之兵,征讨岭南,不论是冯盎还是冯暄又或是宁纯、陈龙树、谈殿等等豪酋,谁敢抗拒朝廷天威,皆一一扫灭之!”
“陛下,万万不可!”秦琅赶紧劝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