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尽天下美人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七十七章(2/2)

    赵高、李斯伪造秦始皇“遗诏”赐死蒙恬,时蒙恬含冤入狱,后上述秦二世澄冤未果,终服毒自裁,自此一代英雄落下帷幕。

    蒙恬在死前曾说过两句话,这第一句便是上述所说的“自吾先人……以忘先王也。”

    或许当时蒙恬还对秦二世抱有幻想,本以为此话能打动秦二世,怎料秦二世派来送处死蒙恬的使者对此言丝毫没有感触,只言道是受诏来处死蒙恬的,绝望的蒙恬沉默良久后复言:

    “恬罪固当死矣。前起临洮以至辽东,穿凿万余里,难保不掘断地脉。此乃恬之罪也,非陛下所致。大夫可以此言遍传天下。”

    这话什么意思呢?这是蒙恬在临死前陈述自己的罪过,说自己掘断了地脉,秦二世坚持要杀他是理所当然,不惜毁自己名节而保全秦二世。或许蒙恬愚忠的背后是希望秦二世能醒悟,成为一代名君,只可惜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蒙恬死后半年,秦二世在赵高的蛊惑下大肆屠杀宗室及忠臣良将,时咸阳城内一片腥风血雨;一年后,民怨四起,暴乱层出,河套之地以被匈奴所占。蒙恬死后四年,刘邦攻入关中,大秦帝国自此宣告灭亡。

    对于蒙恬的临终之言,为何曹操读后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呢?用八字来说便是“英雄相惜,感同身受”。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而并非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奸雄”。其实细看曹操的一生,他和蒙恬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首先两人都曾为江山社稷作出过巨大贡献,蒙恬破齐,北驱匈奴;曹操呢?昔日董卓霸京师,汉帝为傀儡,时曹操毅然反董而保汉室,迎天子于许昌而存汉祚。后北击乌桓,在汉室衰微之际打消了外族对中原的勃勃野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切好像并没得到时人多大的认可,有人认为他是第二个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不纯。

    确实曹操当时过于压制天子,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时局所然,适逢乱世,若没有一个真正站出来主持大局的人,天下岂不会更乱?而这样一个真正能站出来压住台面的人,他所承受的压力又岂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呢?

    不受时人所理解,曹操自己深感矛盾,他本立志成为大汉的忠臣,然当他渴望得到时人认可的时候。

    董承,刘备,马腾等等一批反对之人层出不断,貌似他以经被冠上了汉贼之名,愈发纠结的曹操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蒙恬那样做到那般忠义,是不是能以死明志,故当看到蒙恬的遗言,又怎能不深有所感呢?这便是英雄惜英雄时的感触吧!

    不过蒙恬和秦王朝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曹操答案,他没有选择“愚忠”,而是选择了天下万民。其实对于万民而言,什么朝代并不重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没有战乱,一个和平的朝代便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曹魏代汉吧。

    当然,蒙恬的愚忠不为后世所理解,而曹操,亦更是成为了后人眼中的一代“奸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