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尽天下美人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2/2)

    秦二世只要修正秦法,延缓大型工程建设,与民修养,那么天下老百姓不会叛乱,百姓不叛乱,则六国贵族复辟没有百姓声望,没有百姓声望的叛乱是无法成功的!就算项羽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司马迁说得好,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继位了,天下百姓都在翘首以盼新政,那么百姓不反,百姓不反则奸滑之徒不能起事成功!

    至于秦二世贪图享乐,滥杀宗亲,诛杀帝国元勋那都不影响大局,后世帝王这种事干得很多也没有亡国!秦朝的法律,的确是秦朝灭亡的一个因素,但主要还是借法之名,谋取个人利益,排除异己,以震慑天下的人祸导致的。

    秦二世不思改革进取,自己让自己进一步失去了秦国民心,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感觉用司马迁的话来评价比较中肯:“二世继承秦始皇,沿袭不改,残暴凶虐,加重祸患……秦国强盛时,法令繁密,刑罚严酷,天下震恐。

    到了它衰落时,百姓怨恨,天下叛离。”秦国强盛于秦法,也灭亡于秦法。法律,适合当时的国情,则促进国家发展强盛;随着国家的发展,法律也要持续改革,否则,只能成为掣肘国家发展,导致国内矛盾,造成国家衰亡的祸因。

    秦二世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皇帝,也是第一位臭名昭著的皇帝,他昏庸无能,宠信奸臣赵高,继承皇位之后,立刻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屠杀殆尽,秦朝宗室除了秦二世自己,几乎全部死绝。

    不过秦二世屠杀秦朝宗室的过程中,唯独那个著名的“秦三世”子婴幸运躲过一劫。秦三世子婴不仅躲过了秦二世的屠杀,甚至在秦二世被赵高弑杀后,还被赵高扶上皇位,让他去收拾已经灭亡在即的秦朝残局。此时的子婴,因为已经失去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甚至只能称“王”,不能称“帝”。

    宇泰有些不解:“此人如此残暴又怎么会放过子婴呢?难不成子婴的真正身份另有玄机?秦二世为何不杀子婴仍然留有非常大的疑问。

    “关于子婴的真正身份,后世推测有四种可能:

    可能一: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意思是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扶苏的儿子子婴当秦朝的大王。这种说法是后世流传最广的一种,说子婴就是扶苏的儿子。

    不过这种说法有疑点,因为秦二世继位时是二十岁,子婴作为侄子,年纪不会很大,但子婴却在秦二世想要处死名将蒙恬、蒙毅兄弟之前,向秦二世直言劝谏,希望秦二世不要滥杀无辜,所以从年龄判断,子婴是扶苏儿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