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黄龙元年,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道此处,可谓明于事势矣。”
当大帝迁都建业时,与将相文武大会,跟严畯说:“我过去把鲁子敬比作邓禹,当时你们争论没有停止过,现在又觉得如何呢?”严畯退席说:“我不明白这个意思,觉得夸赞鲁肃太过了吧。”
大帝说:“过去邓仲华见到光武帝,当时光武帝在更始帝手下,抚河北,行大司马事,光武帝最初并没有帝王的志向,是邓禹劝说他光复汉业,追索源头,开端是邓禹之议啊。子敬为人豪爽有奇略,与我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
这点与邓禹相似,我才这么比较。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我偏爱他。”严畯于是佩服。
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有才干,病逝,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
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
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母妃由此可见,虽然鲁肃看似不起眼,但是在每一处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难有的先见之明,这样的眼光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宇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人往往很是睿智,知道低调谨慎。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暴露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才应该展现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