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边听着沙岩的话一边摇着手里的纸片,各种各样的纸片和叠成的扇子左右摇晃着,在破旧的办公室里有点像是在开农村的社员大会。
“大家可以想一想,咱们紫华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许多企业的生产能力都非常落后,企业效益很差,国企改革以来许多职工都下岗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向社会,千千万万的人都想找到一份好工作……跟他们相比,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传媒业跟那些老旧工厂不一样,我们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朝阳产业。当然,在坐者当中也有多几个人都是从国企辞职来到报社的,有的还曾是厂报的记者编辑……”
沙岩接着说:“当然,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看不起那些衰落的企业,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我们选择了报社,选择了中国传媒业,我们的人生也就驶上了高速公路。”
《紫华都市报》社除了一部分体制内人员以外,大多数都是从社会招聘的,在全报社里,来自国企的年轻人有10个左右。张琰和部门另一名来自国企的年轻人听得非常认真。
“我觉得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本事,二是机遇。现在,《紫华生活报》就要大踏步向前冲了,不,是昂首阔步要朝前奔跑了,能赶上这样的机遇你们比我幸运,我转业后已经在这里整整工作了8年,而这8年《紫华生活报》都仅仅是一份发行量很小的周报,只局限在体制内本系统发行,我刚进报社时,全国经济发达城市的同类报纸已经市场化了,而且情况非常好,我和同事们一直盼望着有朝一日让我们的报纸也能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进紫华的千家万户……”
沙岩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把大家深情地看了一眼,接着说:“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报人,我们的愿望就是能让我们的产品在千千万万读者当中产生影响,能把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奉献给读者,将来,能把我们自己办的这份报纸写进《中国新闻史》,这就是我们的新闻理想。”
办公室里非常安静,大家听得全神贯注。张琰的热血在全身流淌着,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不是纺织厂而是报社,是时代的前沿产业领域,他在洛明工业学校上中专的时候,他曾畅想过能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能把这些留存下来。对于文字他有着独特的情结,他一直很欣赏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自古以来哪个文人不想著书立说?
听到沙岩的话,他似乎已经联想到《紫华都市报》和他的名字被收录进了《中国新闻史》。热血在他的内心奔腾着,涌动着,他满怀激情地看着沙岩,聆听着他能继续讲下去。
“去年,我们终于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的批准,把《紫华生活报》从周报扩成日报向社会发行,迈出了进军报业市场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发行公司的成立并确立了《紫华生活报》全城覆盖的目标。”沙岩说,“各位,你们一起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对媒体人和中国传媒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