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百八十九章 群臣讨伐大帝姬 皇帝搪塞引群愤(2/2)
    皇帝怒极拍案:“吴卿此言甚重!大公主一介妇道人家,手中不掌兵不掌权,哪能轻易颠覆江山?这只是陈国余孽的痴心妄想,大公主只是受他们愚弄,如今胎死腹中,还哪里来的通敌叛国?大驸马之死朕心甚痛,有生之年定会铲除陈国余孽以慰他在天之灵,大公主愚不可及,后朕会好生看管她,不叫她再犯,她无夫无子,朕和皇后百年之后她孤一人终老,这个惩罚还不够么?”

    吴大夫难忍愤慨,够什么?大公主杀夫叛国,什么实质的惩罚都没有,别说偿命了,连褫夺公主封号,终幽都不提,皇帝这叫惩罚?他把女儿护的严严实实的,这是给皇室宗亲带了个坏榜样,宫里还一个二公主正当妙龄,有了大公主的前车之鉴,谁还敢娶她,哪天死了都没个公道。

    朝中其他人不像吴大夫一般敢言,但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皇帝好歹也做做表面工作,德郡王****盐款被抄家流放,大公主通敌叛国却不承担任何罪责,这也太叫人寒心了,皇帝满嘴仁义道德,到了自家人头上便帮亲不帮理,李玉麟是勋贵之子,又是少年状元,落得这样的下场,让其他勋贵文臣怎么想,若后他们和皇室对上,岂非要将脑袋送上任人采割?

    吴大夫当时没说什么,翌便称病不来上朝了,还勒令底下一群御史抗争到底,他们是诤臣,就要敢说敢做,陛下做的不对,他们怎么能随波逐流,若皇帝只听好话,还设御史台做什么?

    翰林院一干学士学子也罢工了,清流文臣最重名声,他们或许和李玉麟没什么交,但一定要摆出不畏强权敢于为同袍申冤的傲骨来,这时候谁还没事人一样去上职,那就是墙头草狗腿子,枉读圣贤书。

    勋贵之中抚远候肯定是不来了,他要为亡弟讨回公道,明家刚被降了爵,明钰这个时候是不想触皇帝霉头的,但李玉麟是他的表弟,又有同窗之谊,他这个表哥这时候怎能不表示出兄弟深,也只能跟着辍朝了,其他人家实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勋贵之家也不注重什么名声,但是怕后自家沾上这样的事儿,没人支持他们,干脆也随大流走一波,法不责众嘛,皇帝还能把参与其中的人家全部处置了不成?

    因此翌早朝时中四处空位,少了半数人,皇帝知道是这些人在给他示威了,仔细看看,曾祁昌镇国公夏首辅都还在,这些大梁在就成,其他跳梁小丑他们还来不来。

    话虽如此,但这些人在朝中就有在朝中的作用,便不是顶梁柱,那也是颗小铆钉,这儿少一颗那儿少一颗,顶梁柱也撑不住呀。

    这场君臣对峙总得有人先服软的,夏首辅充当中间人,劝皇帝做出些让步,也让御史台莫太苛刻了,那毕竟是皇上的女儿,让皇上如何对她下手呢?

    最终皇帝把大公主降为郡主,改封号为慕慧,幽在公主所三年不得外出,算是对她的惩罚了。御史台再度气了个仰倒,什么叫慕慧?皇帝到如今还觉得大公主只是不够聪明被人哄骗了,不肯承认自己的女儿就是一个心思恶毒又不守妇道的女子,她该叫慕贞慕仁!还降为郡主,郡主也能有自己的府邸,三年后又能回到公主府逍遥快活,只不过把公主府的牌匾换成郡主府罢了,帝后真是吃相够难看了。

    皇帝大概也觉得这个惩罚轻飘飘的,再追封李玉麟为永安候,李夫人双子双候,算是京中顶尊贵的诰命了,但这远远不够弥补她的丧子之痛,人都死了,要这些虚名有何用?既然皇室不给公道,她自己讨,有生之年她一定要了结大公主的命,为儿子报仇!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金童记》,微信关注“添喜郎电子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