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唐正山把平安帖收起来,交到肖半夏的手中,秦华礼催促道:“赶紧把你准备的那幅画也拿出来吧,大家都等着开开眼呢。”
“不要着急,我现在就给大家打开。”
唐正山把一个颇有古意的卷轴拿出来,在桌子上慢慢打开。
这幅画刚刚展开过半,肖遥就说道:“竟然是王蒙的稚川移居图!这份礼物太贵重了,唐总真是有心了。”
肖遥虽然没有见过稚川移居图的原画,但作为一名顶尖儿鉴定家,他对于王蒙能够流传到后世的这幅名画自然并不陌生。
仅仅看到这幅画上方密密麻麻的钤印和题跋,就足已经让他辨认出这是哪一幅古代名画了。
稚川移居图虽然不是王蒙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但却也是他深具个人艺术特色的成熟之作。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自小得其外祖赵孟頫言传身教,又得以饱览赵氏所藏前代名迹,故其画艺高超,迥出时流,为时人交口称誉,青年之时便已经誉满天下。
以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故事为题材的稚川移居图,王蒙曾创作过两张。一张藏于京都故宫,另一张就是眼前这一幅画了。
现藏京都故宫的一张尺幅略大,设色也比较浓重,为王蒙早年作品。眼前这一幅画稚川移居图是王蒙晚年所作精品,在艺术水准上超过故宫藏件。
王蒙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备受历代名家的推崇。
与其并为“元四家”的倪瓒就曾经在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一诗中对其盛赞道:“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我国书画史上几为里程碑式人物的绘画“南北宗论”创始者董其昌,首次见到王蒙青卞隐居图,也神情激动,击节拍案,为之题诗,号称“天下第一王叔明”,推崇之意可见一斑。
至于近现代诸大家,更无一不对王蒙推崇备至,如一代山水大家张大千,潜心研究历代名家画风,也曾积十数年之工浸淫王氏苑囿,,刻苦钻研以求入室登堂。
肖遥这么快就辨认出这幅画是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完全是因为这幅画上面的题跋太多,太明显了。
此件上有王蒙同时期的分别以诗、书、画、学名重一时的如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的题诗。明中期后又入大收藏家项元汴藏笥,项氏并于其上钤印近20余枚,其中本幅9枚、题诗9枚。
右上角等处钤印,也可能是项氏所有,因剥落已无法清晰辨认。如此之多的钤印,仅次于现藏京都故宫的项氏原藏神龙本兰亭序,极见珍赏。
有意思的是,稚川移居图和神龙本兰亭序钤印的规制亦如出一辙:即不仅在本幅上大肆钤盖,且在各家的题诗或题跋署款后亦多加钤印。
这些都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听到肖遥的话后,众人都为之一阵。
等到这幅画完全展开,王小先、陆亚鸿、秦华礼等人纷纷围拢过去,细细鉴赏。
其他人凑不到近前,只能站在稍远处观看。
细细鉴赏一番之后,秦华礼心情激荡,忍不住说道:“以诗歌传诵,是为史诗;以图画载人,是为画史,姜绍书曾称之为无声诗史。以此观之,王蒙稚川移居图以稚川移居之事,暗指当时道家风行之时事,绘一时之盛,寓意深远,又合乎当世俊彦七人之诗事,确实当得起画史之名。
而其笔墨秀润、皴点高妙、布置雄伟,迄今仍然流传下来的所有王蒙画作之中,恐怕除了他的巅峰代表作青卞隐居图,应该就属这一幅作品的艺术成就最高了。”
“我听说秦董事长手中就收藏了一幅王蒙的作品,您对他的画风必然是非常了解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您手中收藏的那幅王蒙大作?”王小先趁机问道。
“我收藏的那幅作品不过是王蒙早期所绘,虽然也算是颇为珍惜难得,但和这一副王蒙晚期的成熟作品还是没办法相比的。我并不是敝帚自珍之人,你想看的话,机会多的是,欢迎你有时间去我家里做客。可惜我不能把这幅作品随便带回国内,不然的话,倒是更方便一些。”秦华礼大方说道。
“我们搞拍卖的,为了征集拍品,难免要天南海北的到处跑,只要您老不嫌弃我是一位恶客,那我改天一定登门拜访。”王小先连忙把这件事情敲定下来。
如果能在这两天同秦华礼拉近关系,王小先这一次的收获可就大了。
南洋秦家已经传承了100多年,而且历代豪富,这么多年下来,家里的珍贵藏品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秦家不一定会出手历代收集的藏品,但现在不会出手,并不代表着以后也不会出手,提前和秦家的掌舵人打好关系,总之有百利而无一害。
秦华礼、王小先等人又讨论了一番这幅画的画风,等到他们讨论结束之后,苏先骏又一次问出心中的疑问:“这幅画叫稚川移居图,不知道画中那些忙着搬家的人物有没有原型啊?”
“确实有原型,这幅画描绘的是晋代葛洪举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一事。葛洪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
“我倒是知道他是道家的著名人物,但具体的生平,我就不了解了。”苏先骏实话实说。
肖遥继续说道:“葛洪字稚川,江苏句容人,东晋著名教大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咸和初曾任散骑常侍。后来听说交趾出丹砂,求了一个句漏令的官职。过广州时,剌史邓岳挽留他,葛洪坚决离去。于是到了罗浮山炼丹,传说丹成尸解。
因为这些事迹,葛洪与屈原一样,成为后人出世入世的化符号,在一些特殊时期备受推崇。
尤其是在科举驰废、仕进无门的蒙元时代,儒家萎靡、道教风行。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极具道家消极出世色彩的葛洪便尤其受到当时深受儒家传统熏陶的士人欢迎,成为他们发抒胸中块垒和郁闷之气的直接选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