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下震动(2/2)

    一旁的巴总管笑道:“皇,这证明了颜大人的眼光是没错的。”

    段正严点点头道:“颜卿家看人一直很准,不过据他的书信说,赵忠信此人并无到大理的意思。”

    “皇,这山不转水转,说不一定哪天那赵忠信走投无路之时,他没准会归依吾皇呐。”

    段正严笑道:“呵呵,但愿如你所言。”

    “只要他肯来,他要甚么,朕给他甚么。”段正严接着说道。

    。。。。。

    赵忠信大胜金军的消息经行脚商传到南宋,立时震惊了南宋整个朝野,将南宋下人等惊了个目瞪口呆。

    屈辱的“绍兴合议”签订后,像一块石头压在南宋每一个的心,当然少数几人除外。

    普通官吏、士卒、百姓平日里都不愿意谈及此事,此等耻大辱谈他作甚?

    “绍兴合议”按照一些历史学家评论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确立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在客观也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彼此获得一个长时期相对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南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绍兴合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绍兴合议”之后宋、金双方确实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这些都是暂时的,一旦北方腾出手来会继续南侵。

    对于南宋普通民众来说,“绍兴合议”是屈辱的协议,割地、称臣、纳贡这些哪个不是屈辱的条款?

    在南宋普通民众看来,“绍兴合议”是南宋打不过金,而跪下请求金签订的屈辱条款。

    其为了签订协议,南宋统治者还杀了岳飞等柱国良臣,为了签订协议南宋统治者还贬斥了决大多数主战的良臣、猛将。

    不但如此,“绍兴合议”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来北宋的山西和关养马的马场,从此岳家军的背嵬战士万骑马军成为南宋一朝的绝唱,宋朝直至覆灭,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对阵。也是说宋代只能防守了,不可能再发动进攻了,只能挨打,不能还手了。

    正在这个时候,赵忠信大胜金军的消息传到南宋国内,顿时南宋国内炸开了锅,朝野一片哗然。

    赵忠信大胜金军的消息对于南宋普通百姓来说像久旱而下了一道清凉的春雨,又如夏天喝了一杯冷饮,又好似一道清泉注入了每一个的心里,当然少数,如赵构、秦侩、万俟卨等人除外。

    没想到啊,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河北还是有人在坚持抗金,还是有人不愿意做亡国奴,不愿意做金人的奴才,而拼死奋战。并取得了抗金自岳飞以来的少有的大胜,占据整整一个府州,并歼灭金军主力一万余人。

    在没有后方的支援,在没有任何支援,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这使许多南宋百姓感动的热泪盈眶。

    赵忠信之名,赵忠信黑旗军之名,赵忠信头狼之名如春风般的传遍整个大江南北。

    谁敢誓死奋战?谁敢抱着必死之决心与敌决一死战,唯我赵大将军!

    目前南宋酒楼、茶肆、酒坊、乡野田间谈论的最多的是赵忠信,谈论最多的是黑旗军,甚至赵忠信大胜金军还被某些艺人编成了评书、杂曲等等。

    “赵忠信将军是谁啊?以前怎么没听说啊?”

    “我去你娘的,保义郎赵忠信赵大官人乃是我朝新科武状元啊,这你都不知道?那他奶奶的一把年龄活在了狗身了啊?”

    “那这么说赵忠信乃是我大宋之人了?”

    “废话,当然是我大宋之人了,他的黑旗军也是我大宋的军队呢。”

    “那为何朝廷不给粮给饷,让人家一个人孤军奋战?”

    “呸!狗朝廷,只会给金狗粮饷,自家的军队反而处处为难,怎么会给黑旗军粮饷?”

    “嘘,小心点,莫谈国事,小心隔墙有耳。”

    “直娘贼,怕甚么?反正老子打定注意了,我要去河北找赵大将军,我要加入黑旗军抗金。”

    “听说赵大将军往日在临安开过酒楼?”

    “是啊,我还在他那里吃过饭喝过酒呐,当时他还冲我笑呐。”

    “这算甚么?我妻舅老爷的外甥还是他府管家的妹弟呐。”

    “。。。。。”

    “呸,这甚么乱七八糟的,赵兄乃是我同窗好友。”

    “少吹牛了罢,你还人家赵大将军的同窗好友?你叫甚么?”

    “我叫洪明远,怎么?不信啊?”洪明远气鼓鼓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