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甚好。”重耳遂让人修书一封,送到卫国,请求向卫国借道。
此时卫国国君—卫毁刚刚去世,谥号卫文公,其子卫郑继任国君,接到重耳的书信,召来大臣商议。大臣们各执一词,有说楚卫既已同盟,就不能背弃盟约的,也有说晋卫同为姬姓,理应借道的。
大夫元咺道:“楚为荆蛮,虽然与卫国结为同盟,但终究鞭长莫及,晋国与卫国同为手足之国,又互为邻国,虽然目前实力不敌楚国,但难保有意外发生,万一晋国战胜楚国,他日必会问罪于卫国,想当年晋重耳路经卫国,卫文公不曾对他礼遇,晋重耳必定心怀怨忿,如今咱们若再得罪了他,恐怕将来有朝一日兵戎加身,到时只怕主公后悔不及。”
卫郑不以为然:“虽说晋重耳上次侥幸平定了王室动乱,博了个好名声在外,论实力,哪里是楚国的对手,晋国若要攻打咱们,咱们大可请楚国来救援,何必惧怕于他。想当年郑国夹在齐楚之间,朝三暮四,首鼠两端,反遭两国连连问罪,落得个两头不是的下场,咱们既然已经投靠了楚国,还是一心尊奉楚国为好。”
卫郑便让人回信给重耳,拒绝借道,重耳也并不意外,待晋国大军集结后,在太庙祭了祖,为众将士置酒饯行,三军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晋军沿着黄河,往东绕过卫国,直奔曹国。
曹国本是一个小国,此番又毫无防备,被晋军打了个猝手不及,晋军一路攻城掠地,直入无人之境,曹襄知道自己难以抵御,忙将军队全部调至都城—陶丘,一面加固城防,一面派人向楚王求救。
楚王此时正在宋国围城,一时分不出多余的兵马,便让曹君先坚守都城。
卻縠见楚国没有回兵来救,便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曹国,命先轸率领下军转攻卫国,以逼迫楚军来救,先轸指挥得当,晋军势如破竹,一连攻占了卫国数个城邑。
先轸想起当年在五鹿受过的侮辱,亲率一支兵马,往五鹿而来,所到之处,如疾风扫落叶一般,将驻城卫军打得落荒而逃。
拿下五鹿后,先轸将五鹿之民赶至楚丘,并向五鹿民众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晋候当年多承卫候的恩赐,路过卫国时,食野草,尝土块,无日不敢或忘,今日晋君必将亲自来向卫候致谢。”
先轸正欲继续向卫国的都城楚丘行进,主帅卻縠却突然一病不起,请医用药,毫无起色,反而日渐沉重,晋军只得在卫地的敛盂先驻扎下来。
重耳得到消息,亲自赶到敛盂探望卻縠,卻縠见了重耳,勉强打起精神,道:“末将自知时日无多,可惜大业未成,就先主公而去,末将愧对主公啊。”
重耳只得用好言劝慰着,卻縠道:“末将正有话要对主公说,主公啊,此番对楚作战,是险中求胜,若有一步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纵观目前的局势,楚国有四个盟国协同作战,在气势上已胜了晋国一筹,晋国也必须找到盟国,才能与楚国抗衡。”
“寡人也想过此事,但天下诸候大都投靠了楚国,没有投靠楚国的,也因惧怕楚国,而不敢加入晋国,这盟国恐怕不好找啊。”
“秦国与晋国素来交好,请秦君出兵相助应是不难,除了秦国外,主公还需将齐国拉拢过来,楚国此次出兵本是应了鲁国之邀,攻打宋国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与齐国一较高下,主公若将此事与齐候说明,相信齐候也不是冥顽不化之人。”
重耳点头,“元帅所说有理,若能得秦、齐的支持,咱们便又多了两分胜算。”
卻縠多说了几句话,一阵痰喘上来,双颊通红,几乎咳得说不出话来,待慢慢平息了,重耳不无忧虑道:“万一元帅有个不测,寡人应该让谁来接替元帅之职呢?”
“主公可以让先轸担任元帅。”
“先轸尚且年轻,也不曾立过大的战功,朝中资历深厚之人比他多得多,此举只怕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主公啊,这些日子以来,末将留心观察,先轸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主公若要赢得这场战役,必须不拘一格录用人才。”
“也罢,寡人就听元帅一回吧。”
卻縠交待完毕后,果真不出两日便去世了,重耳命人将卻縠的灵柩送回绛城安葬,又任命先轸为中军元帅。
此令一出,消息传到晋国,晋国震动不小,最不满的便是魏犨和颠颉。自从重耳回到晋国,对群臣大加封赏以来,魏犨和颠颉便有诸多腹诽,狐偃是国舅,得了封地和官爵也就罢了,赵衰和胥臣担任文职居多,在重耳跟前进言献策而已,却也加官进爵,赏赐无数,连在国中毫无功绩可言的卻氏兄弟都当上了上卿,相形之下,魏犨和颠颉的官职和赏赐就无足轻重了,因此重耳让两人出兵帮助秦国攻打鄀国,两人俱称病不出。
重耳知道两人心有怨恚,此次攻打曹国并没有叫上魏犨和颠颉,两人就有些惶惶不安,又听说先轸被任命为元帅,便再也坐不住了,上书给重耳,请求参战。
重耳回了书信,信中将两人一通臭骂,直说两人不思报效国家却嫉贤妒能,空有一身武艺,还不如上山砍柴。
魏犨和颠颉看过书信后,冷汗涔涔,两人商议后决定再次上书给重耳,请求重耳让自己戴罪立功,上阵杀敌。
重耳思忖这两人也是不可多得的虎将,放着不用也是可惜,便将两人召来,委了个车右的职务。两人虽心中不满,也只能忍耐着,看着先轸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弟,喝令三军,威风八面,暗中抱怨而已。
先轸做事十分果决,上任元帅之后,积极操练军队,严罚明赏,令出如山,士兵们没有不听从的。先轸依照卻縠的策略,一面积极打探楚军的动向,一面派谴使者往秦国和齐国,请求结为同盟。
此时的齐国也是动乱不止,齐昭当上齐国国君后,齐商人等几位公子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彼此明争暗斗,令齐昭惶惶不可终日,不过数年,就因病而亡,齐元、齐潘、齐商人和齐雍便一齐作乱,一番互相争斗后,卫开方杀了齐昭的儿子,扶立齐潘当上了国君。
齐雍逃到了楚国,向楚王一番哭诉,楚王正愁出师无名,有了齐雍这个借口,便和鲁国一齐出兵,攻占了齐国南部的谷地,扶立齐雍在谷地为君,与临淄的齐潘相抗衡。
齐潘甚为恼怒,又无力驱逐谷地的楚鲁联军,此时接到了重耳请求结盟的书信,便一口同意下来,亲自到敛盂来和重耳相会。盟会上,重耳和齐潘歃血盟誓,发誓齐心协力,一致抗楚。
晋齐联盟的消息惊动了卫郑,卫郑之前派兵与晋国交锋,连吃几个败仗,自知不是对手,率军退守到都城楚丘,一面发急信向楚王求救。楚王那里还没有回信,晋军却日益逼近,卫郑急得坐卧不宁,又听说晋齐两国举行会盟,卫郑开始心生悔意,后悔当初不该拒绝晋国借道。
卫郑犹豫了两日,决定先探探重耳的口气,看是否有和谈的可能,便坐了马车,也赶来敛盂,想向晋齐两国示好。
</br>
</br>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