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346章 冬临
    七月的京城,闷热的天气终于有所消散,但百姓对时事的热情未减。

    随着明军取得碗口岭大捷传来,整个京城都在歌颂着运筹帷幄的林阁老以及那一支战无不胜的铁血之师。

    特别对于边军将领,从以前的各种贬低到现在的疯狂抬举,致使对给石华山、马芳和戚继光等人封爵的呼声越来越高。

    “石华山都杀这么多鞑子,封侯都绰绰有余了!”

    “戚继光在东南抗倭,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岂能不封爵?”

    “南京临淮侯那帮人先辈犯下大罪都能重新封爵,这些有功之士不封爵岂不让人心寒?”

    ……

    京城的百姓对能够保家卫国的将领是打心底的敬重,对那些只会在京城或南京享乐的功勋是由衷地鄙视,故而不断帮着石华山等人摇旗。

    只是他们终究是普通的百姓,哪怕他们的理由显得十分的充分,但却影响不了朝廷的决策,更是左右不了隆庆的意志。

    其实文武百官现在对封爵十分的淡然,文官对爵位的态度自然不用多说,而武将对勋位不见得多么热衷。

    在文强武弱的时代,哪怕国公都没能得到太多的权势,而今他们的官职看着很高,但实权却远不如九边总兵的权势。

    一旦他们被封了爵位,而后再“升官”回京城,仅能凭着那薄微的禄米来养一家,无疑是得不偿失的买卖。

    正是如此,虽然百姓对于石华山等人的呼声很高,但朝堂却是反应平淡,躲在深宫的隆庆更是时不时传出驾崩的小道消息。

    到了七月中旬,封爵的事情已经被抛之脑后,隆庆重新成为百姓的谈论焦点。

    “皇上真的驾崩了吗?”

    “这事还能有假?我三姑的二表舅给宫里送蔬果,这个消息是从宫里传出的!”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半个时辰后紫禁城那边肯定就要敲钟了!”

    ……

    虽然隆庆驾崩的消息已经传了很多次,但百姓都知道当今皇上已经病入膏肓,故而对这个事情是热情不减。

    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之心,却是通过种种渠道打听着当今皇上的身体情况,甚至每日都期待着午门传来丧钟的声音。

    随着隆庆驾崩的消息不断传出,整个朝堂亦是暗流涌动。

    “按照祖制,当由皇嫡子出任太子!”

    “臣纵死无怨,恳求皇上册立国本!”

    “今龙体有恙,以防不测,还请皇上速速立皇嫡为太子!”

    ……

    跟普通百姓的反应有所不同,百官在经历“隆庆屡次驾崩”后,宛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却是纷纷上疏请求隆庆册封太子。

    在诸多的政治投机中,“拥立之功”和“站对队伍”无疑是回报最高的一种政治投机方式。

    一旦他们所押宝的皇子当上皇位,那么得到的回报却是十分丰厚,甚至能够将一个官员捧到相位。

    远的不说,单是早年的裕王和景王之争,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隆庆二十年的榜眼潘晟进了景王府担任讲师,结果后来官职排到高拱的后面,甚至是落后了一大截。

    反观同一年的二甲进士高拱,随着景王被外放后,他可谓是官运亨通,在隆庆登基后更是以阁臣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

    一个是堂堂的榜眼,一个仅是二甲进士,同样进入王府担任讲师,由于效忠的对象不同,致使官途是差若天壤。

    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又有几个官员不心动,不想着自己成为拥立新帝的功臣呢?

    虽然现在皇嫡年幼,他们不可能跟皇嫡建立师生关系,但却是可以替皇子摇旗呐喊,从而确定皇嫡的太子身份。

    只是这些奏疏像是石沉大海一般,哪里他们的用词再优美,言辞再催泪,但通通都没有得到隆庆的回应。

    “皇上不顾大明江山,如何敢泉下面见太祖?”

    “国本不立,江山不稳,皇上此举非明君也!”

    “皇上独爱皇长子,却欲违祖宗之法,臣纵死亦要护皇嫡之正统!”

    ……

    面对着隆庆习惯性的做法,百官没有轻易放弃此次机遇,而是公然地指责隆庆,甚至是辱骂皇上。

    尽管任何政治投机都伴随风险,特别是回报越大风险越大。

    像嘉靖时期,当时便有礼部官员上疏请嘉靖册封裕王为太子,结果此举触怒嘉靖,最后被廷杖致死。

    只是事情妙就妙在隆庆都要驾崩了,这个时期的风险无疑是最小的。

    哪怕他们的言语触怒了皇上,真的被隆庆关到了大牢,新皇登基必定会赦免他们,更是对他们加予提拔。

    现如今,隆庆已经病入膏肓,甚至都活不了几天,用几天的牢狱之灾换一个“拥立之功”,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正是如此,在丰厚政治回报的诱惑之下,很多官员甚至不惜通过上疏责骂隆庆来博取一个拥立之功。

    不知是隆庆将这些责骂忍了下来,还是隆庆压根没有精力翻看这些奏疏,却是没有对任何一个官员进行处置。

    到了七月下旬,正当百官变本加厉地对隆庆口诛笔伐的时候,原本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隆庆竟然挺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