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陈天华(2)
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很是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而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魂归陈天华姚宏业合墓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1906年6月公葬于此,墓地面积66平方米。立碑四通,中间两通分别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姚烈士宏业之墓”,左右附碑分别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刻”。有拜台、石凳、栏杆等设施,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壮举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趣事陈天华在资江书院读书时,他的亲戚托他买本《唐诗三百首》带回,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从新化县城到家,估计是一天一晚的时间,他就坐在船上,没多久就看完了。到家时,不知怎么回事,那本书竟不见了。亲戚很遗憾,陈天华笑着说,没什么,我给你抄出来。于是找来纸笔,凭着记忆,硬是一首一首地背下并抄出来。让大家很是惊异。
陈天华参加革命后,有一次和汪精卫在上海霞飞路游玩。汪精卫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于是两人决定打赌,看谁的记忆力好。打赌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比记商铺的招牌。霞飞路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铺不计其数。比赛的结果是汪精卫输了,输在把两块招牌记反了位置。
作品精选
绝?命?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