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乐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老北京的小胡同(2/2)

    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在美洲新大陆就见不到。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人物介绍】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生于北京。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开始爱好文艺。1933年起在《水星》、《国闻周报》、《大公报?文艺》上发表小说,成为京派后起的作家。 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帮助和接替沈从文编《大公报?文艺》,并兼该报记者。出版了《篱下集》、《栗子》等。1938年出版了自叙传式的长篇小说《梦之谷》。

    1939年到1942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至1944年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1944年后,以《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身份,亲临第二次大战欧洲战场,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反映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通讯报告。1946年后在上海、香港两地《大公报》社工作,一度兼复旦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英文版《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辑。1961年后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职。

    主要散文作品:

    《小树叶》(散文集)1937,《红毛长谈》(散文集)1948,《珍珠米》(散文集)1948,《萧乾散文特写选》1980,《一本褪色的相册》(散文集)1981,《海外行踪》(散文集)1983,《负芨剑桥》(散文集)1986,《北京城杂忆》(散文集)1987,《搬家史》(散文集)1987。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