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效寺
张中行
近年来,旅游的雅兴如春水方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有钱有闲,总愿意使自己的生活范围扩大些,经历的库存丰富些;而另一面,也是人,则可以因别人的尽兴而赚些钱。游的处所,在中国,寺庙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绝大多数是阔人修建的,所以历代以都城为多,古的,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为证,今的,有国立北平研究院许道龄编的《北平庙宇通检》为证。后者古(见于某书著录)今兼录,计收寺庙约千处,除去有名无实的,总不少于几百处吧?我在北京住了半个多世纪,以目睹为证,确是人神杂处,寺庙几乎无街无巷不有。我有时想,如果仔细调查,还可以发现有不少是《通检》遗漏的,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脂批提到的“刚丙庙”,民初还健在(海滨成府东大地),海淀镇西南端的倒座庙,直到七十年代还健在,可是在《通检》上都查不到。寺庙多,并不是都值得游历的;值得,要具备某些条件,总的说是有名,分项说是要古,要大,要整齐而精丽。“古”同其他两个条件未必能协调,只是古非今日的人力所能补救,所以我们无妨把它看作最贵重的条件。可惜的是,十年动乱,人力大大地做了同补救相反的事,据我所知,房屋的破坏不是很严重,塑像几乎毁光了,幸免于难的,以西郊为例,只剩下碧云寺的罗汉堂和卧佛寺的一尊铜卧佛。补救是很难了,因为新补的塑像不管如何精美,总不能“古”。可是说到“保存”古却又很不容易。大概是半年之前吧,报上登一篇住在崇效寺附近的某君的呼吁,说没有几年,崇效寺只剩下前部一点点了,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存。这使我想到昔年多次的崇效寺之游。
那时候,略有闲心而住在内城的人,一年至少要到外城游两次:春末夏初牡丹开花的时候游崇效寺,是赏春;秋来芦花飘落的时候游陶然亭,是悲秋。崇效寺在广安门内白纸坊之北,地名陈家胡同。寺不大,坐北向南,记得只有三层院落。其所以出名,一是因为古,二是因为在当时,牡丹为京都第一。关于古,《北平庙宇通检》(上编一五四页)有简要的介绍,是:
唐贞观元年刘济舍宅建,地在幽州城内。元至正初重建,赐额崇效寺。明天顺及嘉靖年间先后两次重修。万历二十三年添建藏经阁。东院有僧塔六,环植枣树千株,故王士祯称为枣花寺。
一九三五年北平市官修《旧都文物略名迹略上》说得比较详细,兼及今的情况,是:
寺在牛街以南、白纸坊稍北,唐刹也,志称唐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为寺。历代屡建屡毁,今尚存殿宇数处。寺旧植枣树千株,清初诗人王士祯称为枣花寺,今已无存。惟以牡丹、芍药著名,有姚黄、魏紫、黑色诸异种。春夏之交,游人如织。寺藏盘山僧智朴所作《青松红杏图》,自王士桢以次均有题咏,洵宝物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