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我沉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编选手记:这本诗集对于我的意义(2)
    编选手记:这本诗集对于我的意义(2)

    2000年:结识诗人尹丽川、李红旗。与朵渔、巫昂、南人、尹丽川、李红旗、盛兴、朱剑、马非等人创办《下半身》诗歌杂志,写作《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在诗歌界掀起了很大影响和滔天的口水。第二期加入《下半身》的诗人还有李师江、轩辕轼轲、阿斐、欧亚等。南人在这一年创办的“诗江湖”论坛,成为下半身诗歌群体和其他众多年轻诗人啸聚的论坛。这一年,写作诗歌《墙根之雪》、《一把好乳》、《犯》、《她叫左慧》、《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影响广泛的诗歌,被有的评论家指责为“诗歌之死”。同年,参加诗人吕叶举办的“衡山诗会”,在这个诗会上,沈浩波的发言《我要先锋到死》引发争议,在发言中对韩东等民间诗人进行了批评。同年,成为《中国新诗年鉴》编委。

    2001年:2001年一开始,在“诗江湖”网站爆发了“沈韩之争”,沈浩波与韩东的争吵几乎席卷了整个“民间立场”的写作阵营。一边是沈浩波、伊沙、朵渔、南人、尹丽川、侯马、徐江……一边是韩东、杨黎、何小竹、竖、金海曙、刘立竿……年轻的“下半身诗群”和成名已久的“他们”诗群、“非非”诗群,爆发了一场延续了数月之久的网络混战。诗人中岛在其主编的《诗参考》杂志中全文刊登了全部论争实况。此次论争过后,诗人杨黎、何小竹离开“诗江湖”,创办“橡皮文学网”;诗人韩东随后创办了“他们文学网”。同年,写作《淋病将至》、《棉花厂》、《坠落》、《我们拉》、《自画像》等诗歌作品。

    2002年:写作《成都行》、《绍兴路的黄昏》、《巫昂,巫昂》、《硬和软》、《油画家的谎言》、《你妈贵姓》等诗歌。这一年,美国“9·11”事件爆发。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sars”爆发。伊拉克战争的第三日,我写作长诗《致玛雅可夫斯基》。“sars”之后,在北京组织“sars之后的诗歌”朗诵会。同年,写作诗歌《饮酒诗》、《姐姐去了南方》、《我的北京》、《三月之鸦》等。

    2004年:与巫昂一起采访河南艾滋病村,写作组诗《文楼村纪事》,成为当年流传最广的诗歌。出版个人诗集《心藏大恶》,在北京举行个人诗歌朗诵专场。与朋友胡赳赳、尹丽川一起召集举办首届“北京大场露天诗歌朗诵会”。与尹丽川、盛兴、于坚、西川、杨炼、翟永明、北岛、欧阳昱等诗人一起赴哥本哈根参加“中国—丹麦”诗歌节。随后与尹丽川一起应荷兰《文火》杂志邀请,赴荷兰阿姆斯特丹与比利时根特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7月,与香港诗人郑单衣、澳门诗人姚风、台湾诗人陈克华等一起参加香港书展开幕诗歌朗诵会,后辗转飘零于香港、澳门、马来西亚,随后与诗人尹丽川、春树一起赴挪威参加中国文化节。写作长诗《离岛情诗伤别离》。同年,由沈浩波担任年度主编的《中国新诗年鉴(2003—2004卷)》出版。

    2005年:突然不会写诗。生一子。生活极其忙碌,内心焦虑。参加广州“珠江诗歌朗诵会”。朗诵《淋病将至》。

    2006年:重新写诗。创作极多。写作诗歌《河流》等。参加诗人谭克修在湖南长沙举办的诗歌节,在田汉大剧院朗诵《文楼村纪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