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的精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西部人的西部精神(27)
    第五章 西部人的西部精神(27)

    他的思考说明他有一些高度科学化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开阔而悲壮。但我以为这仅仅是思想的发端,青藏高原馈赠给他的感悟还不是最好的,他必须再来一次或几次,多住些日子,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旅行。

    对他从事的废墟研究他是这样说的:“我在青藏高原看到了那么多圮毁的废墟——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发掘于地下的村落,拓荒者的干打垒,土法上马的炼钢炉,知青们的土窑洞,还有被遗弃在大戈壁中的石油城,筑路工人的土坯房,移民的家园,以及荒原上大片大片的墓地,都在风雨的磨损中悄悄地消失着。我曾有过废墟之恋,曾想把中国所有的废墟都拍下来,集纳成册。可是如今,废墟的载体以及全部的思想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成了废墟,我还恋它干什么?还是佛的见解高明: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空空成大道。”

    ——青藏高原,是佛的高原,是空空高原,是大道高原。

    九

    有的旅行者来到青藏高原既不是为了自然也不是为了宗教,而是为了搜集和观赏民族风俗。他们大多具备文化人类学的眼光,当然比我更明白,即使是同一座高原、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民族和同一种信仰,其民俗的表现形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屡屡向我打听:哪个地方的藏族民俗是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我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概略地说,游牧地区的民俗粗犷而单纯,注重的是人畜平安;农耕地区的民俗细腻而繁缛,注重的是春种秋收;中心地区的民俗华丽而隆重,注重的是仪规和气氛的渲染;边远地区的民俗古老而神秘,注重的是内容和心灵的表达。所以对一个民俗爱好者来说,他要想接触到原始宗教统摄下的古老习俗,就必须深入到那些边远藏地的沟沟洼洼、村村寨寨里,等待节日祭祀的到来,等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发生。然而,登上青藏高原,并不是越往里走就越边远,因为边远的概念一方面是相对于内地、着眼于全国,一方面又是相对于城市、着眼于藏族聚居区内部。相对于内地的时候,青海和西藏都应该是边远地区;着眼于以藏族为主要居民的整个藏聚居区的时候,它的边远地区就很难一句话说清了。整个藏族聚居区的中心是拉萨,理论上讲,离拉萨越远就越是边远地区,但实际上离拉萨越远就越接近了内地,在这样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找到最古老、最纯粹、最具代表性的藏族的风俗。据我的见闻,只有在那些离内地很远、离拉萨同样也很远的地方,才是藏族习俗精华的温床和原始习俗经典的保留地。具体地说,就是地处青藏交接处而又属于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藏北安多、聂荣以东黑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靠近西藏、青海的一角(据说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也有不少藏族习俗的古老遗存,但我没去过那里,惴惴乎不敢妄言)。它们离世俗的中心内地有上千公里,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也有上千公里,是一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区域。在这些地方,你能看到在拉萨四周甚至整个西藏都稀有其类的古羌人(形成现代藏族的一支古老民族)舞蹈、原始春祭、六月傩祭、於菟(虎)崇拜、生殖崇拜、山神奉祀、说唱艺术、图腾表演、丧葬仪式、婚礼场面、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部落痕迹、土司制度、藏医藏药、以命价赔偿和血价赔偿为核心的习惯法规,以及服饰、面具、日常用品等等。当然,这些地方的民俗并不是藏族古老习俗的全部,而只是保存完整、异化较少、相当珍贵的一部分。从民俗的数量和品类上来说,更多更齐备的当然还是应该在西藏腹地。如果一个文化人类学者在那些具有双重边缘特点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再去西藏深处以及围绕着拉萨搜集民俗,他的收获就一定是车载斗量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