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是本政治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黛钗方为大问题——贾母的“政权保卫战”(19)
    三、黛钗方为大问题——贾母的“政权保卫战”(19)

    在第四十回行酒令时,黛玉情急之下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两句诗。初看起来没什么,但这两句诗分别出自《牡丹亭》、《西厢记》,这就有问题了。在那个时代,《牡丹亭》、《西厢记》属于“淫词艳曲”。朝廷的“扫黄办”规定,青年男女可以看戏,但不能记戏文,也不能看戏本,更不用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了。当时,宝钗回头看了她一眼,但“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这说明什么呢?宝钗也读过!否则别人都没有感到有何异样,就她有所反应?

    黛玉的这次失误,给宝钗接近黛玉提供了一次极佳的切入机会。在第四十二回,宝钗就装模作样地“审问”起林黛玉来。但是,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宝钗不仅没有告密,也没有义正词严地教训黛玉,反而向黛玉坦白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只能说,这一招实在太阴了。用本山大叔的话说:“你不怪睡不着觉,心眼太多了你,该啊!”

    我们知道,宝钗此时的目的是接近黛玉,但终极目的是取代黛玉在贾母、宝玉心中的地位。那么,她应该可以通过告密一步到位啊,为什么不抓住这样难得的机会呢?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宝钗告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其一,无论是向贾母还是向王夫人告密,显然都是不打自招。如果薛宝钗没看过这些艳书,没记过这些艳词,怎么知道黛玉说的就是这些词?其二,一旦告密,便彻底与宝玉、黛玉为敌,反而增加了“木石姻缘”的亲密性。其三,在史湘云、探春等人心中的形象势必一落千丈,宝钗很难在大观园立足。其四,贾母在某些方面还是相对“开明”的,不见得就会因为林黛玉看了几本不该看的书,就将她打入另册。

    在对待类似的事情上,黛玉与宝钗是有极大差异的。在第二十七回,薛宝钗无意中偷听到了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小红说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小红的担忧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告密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这种事只有林黛玉会做,薛宝钗是绝对不会的。对于这一点,林黛玉在第四十五回自己也承认,如果是宝钗说出这样的话,她是绝不会轻易放过的。两相比较,薛宝钗确实要精明得多,而林黛玉显然是不食人间烟火。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