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是本政治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贾府的“布拉格之春”(2)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贾府的“布拉格之春”(2)

    “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这股强大的习惯力量,再加上元春省亲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推动着贾府在挥霍的轨道上飞驰而行。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曾经提醒王熙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如果此时不采取预防措施,贾府这“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必然将面临“树倒猢狲散”的悲惨境地。但是,因协理宁国府而光彩无限的王熙凤并没有当回事,更何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时的贾府已经刹不住车了!

    贾府面临经济危机,不仅是因为不思进取、挥霍无度的习惯力量,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农村自然经济的濒临破产。农村经济的破产,跟贾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别忘了,贾、王、史、薛是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本质上就是大地主。贾府的收入来源,首先是贾赦、贾政、贾珍等有职位人等的俸禄和赏赐,这些俸禄和赏赐都是朝廷通过搜刮民脂民膏发放的。其次,贾府还有合法的“封地”。这些“封地”里,农业税分为两种,一是由朝廷收取的“国税”,一是贾府负责收取的“地税”。相对于朝廷俸禄和赏赐而言,“地税”数目巨大,是贾府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当然,贾府还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攫取的非法收入,比如王熙凤私自收下的三千两、石呆子的扇子等等。但是,所有这些资产,其根源都在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税赋。因此,农村自然经济的波动,必然影响到贾府这样的大地主的经济状况。随着农村经济的衰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那么,我们从哪里能够看出农村自然经济的濒临破产呢?在第五十三回,贾府的封地之一——“黑山村”的乌进孝前来交租。贾珍对这次交租很不满意,首先是比往年来得稍晚了一些。贾珍先是数落道:

    “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

    对于这一点,乌进孝作了解释:

    “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狠,耽搁了几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