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风中假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智慧”毒丸
    “智慧”毒丸

    “你知道你和这些成功人士的差距是什么吗?是智慧!”这是刘一秒课程销售网上的用语。“智慧”,在中国语境下,往往是能力的同义词,它不是内在的让身心圆润的东西,而是外在的能力,能用来做什么的某种东西。“智慧”从何而来?刘一秒极其聪明,其贩卖“智慧”的广告词是内求:“当你向内求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你会无限延伸,无限去进步。”他让每个人觉得自己内心都隐藏着自己无从发现的源源不绝的“智慧”,但需要神来点拨,这是成功营销学的惯用伎俩,也是利用人性弱点的范例。“无限”,一个多么有魅力的词汇,但一个“去”字却泄露出贫弱的文化底子。

    成功学假定每一个人内在都有某种宝贵的“智慧”,此物可使人出类拔萃——这本身很蛊惑人,但绝对是一个虚伪的陈述。人的天资迥然不同,成功学的基础是必须让你有同样的东西,而这东西须由导师来点化升华,继而成为你真正的财富,同时,你的钱就这样变成他的钱。一般人经不住这种诱惑性攻势,不论是中小企业家,还是那些正往上走,或想往上走,觉得自己应该往上走的人,都经不住这种空前的诱惑。成功学给予每个人的愿景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能做人上人。这个诱惑是致命的!谁不愿意把自己跟别人区分开呢?

    假定你有跟别人一样的“智慧”——有待开掘,但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但推论是什么呢?所有的人都将进入一个厮杀场,被迫进行人生决战。如果都能成功,这显然是假话,你能成功需要特别的加持——神的能量,就看谁更亲近神(无非是拿更多的钱,更虔诚膜拜等等)。

    神的塑造借助于传说,听到“刘一秒穿过的一件衣服被人花了三百万拍走”、“我公开承诺,绝不再偷喝秒哥的水”之类的佳话,总让人莞尔。“刘一秒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总结出了国际级的成功宝典。为什么那么多亿万富翁都在跟随刘一秒?”这样虚骄的广告文案,已经泄露了天机。

    年仅三十八岁,靠钻研演讲和成功学起家的的刘一秒,很有想象力地把自己做成一尊“成功学天神”,靠贩卖“智慧”大谋其利。其信徒多为有身心疾患的中小企业家,他们之所以需要精神领袖点拨开启、辅佐人生之路,乃是无信仰的必然结果,无法精神自立,便有认父的强大需求。刘把员工塑造成钢铁战士,利用人性弱点,将一批批羔羊收入囊中。他是赖昌星“发现每个人弱点”理论的成功实践者。《南方周末》的按语相当准确,这个神秘“教父”,在中国经营的是一门混杂着精神需求与实用主义的奇特生意。当人恢复理智之时,才是其生意萧条之时。

    看看这些课目:《运营智慧》、《影响智慧》、《三弦智慧》、《宗教智慧》……诸如此类,能把“智慧”作为后缀,与各种名目的词语亲密组合起来,那确实需要某种特别的“智慧”。

    之所以说成功学是谎话,就在于它煽动起你的虚荣心,并不保证你能获得自己所要的那种成功。让你由此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才是他们的目的,而依赖是控制人的根本手段。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