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放电,让你觉得又真率又可爱又幽默又有魄力。但我们为什么愿意让他们近身呢?小恩小惠、阔绰的见面礼,他们会许诺暗示以及你不敢奢望的利益,不由自主就被施了法术,放弃了戒备。坏人是呈现我们人性弱点的镜子。
“坏人”当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了,想从“坏人”身上揩油的也不会觉得他们是“坏人”的。由此或许可以推出另一个结论,“坏人”的朋友比“好人”的多。这不太让人舒服,但没准儿就是真理。
收录在小书《季羡林妙语录》里的,还有一个更惊奇的推论:“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既然“坏人”不能自审自明,他们以为自己很受欢迎,恍惚间就把自己打入“好人”的队伍里了。他们眼里,一定也有一整套“好人”的标准,在设定的标准里,自己无疑是“好人”啊。既然这样,他们还会去改变自己吗?会向那些穷不拉叽墨守成规的“好人”看齐?
在跳得高的跳蚤眼里,它们自己就是奥运会冠军。我们懒得搭理的屎壳郎,整日价穿行于粪便之间,左右逢源,它会每天像天津师范大学的李副教授一样写日记:我又吃到了一坨好屎。或者像广西韩局长一样造出那个著名的句子:还有一坨大屎待玩。
幼时看小说电影,每当看到“好人”杀“坏人”,便心身俱悦,仿佛是自己手刃了那个坏蛋。天真地想,“坏人”杀一个少一个。真正的悲哀或许是,貌似“好人”的杀了一个又一个“好人”。
季羡林大师还有一个著名的处世法则——“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问题在于,对你善良的,对别人或许就狰狞不已。剔除利益关联,在一个共同的底线上说话,也才能分得清“好人”和“坏人”来。季羡林晚年的几个身边红人,就叫外人好坏难辨。不知老人家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2010年10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