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你,我的幸福——《梧桐雨》(3)
三尺白绫,她去了。怀揣着定情时的金钗与萦绕在她耳畔的海誓山盟,毫不犹豫地跌入另一个世界。留他一人在马嵬坡前泪如雨下,踟蹰断肠。
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当最后一抹斜阳迸发出灿若血凄的光辉,一切荣华富贵,恩爱缠绵,灰飞烟灭,不复当初。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
李商隐的这首诗于此时读来,颇有些讽刺的意味。
不是当事人,自然可以以史为鉴地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众人的冷眼旁观下,那份痛入骨髓的爱恨割舍,只有自己体味。
落鸿断声,繁华落尽。爱恨痴缠毁于刹那,原来人世不过来去两空空。她倾城的宿命,终是在他的眼前,被西风吹散。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她走后,那引愁助恨的冷雨又是这般肆无忌惮地滴了起来。
二.梧桐更兼细雨
梦境中是好大一棵梧桐,梦境斑驳,那梧桐竟也随之斑驳起来。残叶发黄,带着古旧书页般的褶皱。不时有冷雨袭来,那梧桐叶上粘连的无端愁绪便随着那入骨的冷雨一遭,在他落寞的眼底荒芜。
第四幕的他一出场,便是这般凄寂。背景同人心一般寒凉。此时已是深秋时节,风卷落叶,雨滴梧桐,这情这景,仿佛这一切都是为了引愁助恨来的。
而故事中的主角唐明皇,正是那愁中身,梦里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的词置于此处,能读出不一样的意境。国破家亡,她渡江南下。丈夫赵明诚于灯枯油灭之际撒手人寰,只留她一人背负那浩浩愁、茫茫劫,随着长江水,一并东流。
家国恨在任何时代都可以使人完成撕心裂肺的蝉蜕转身,不论你愿不愿,到最后都是随波逐流,由不得自己。李清照在一场亘古、千古耻辱中洗褪了当年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少女罗裳,披上风刀霜剑的惨淡颜色。人同时光一样,都不能重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再没有哪句能够如此贴切地形容她此时的心境了。
最痛的不是只身一人,而是新知未遇故人又去;最恨的不是物是人非,而是睹物思人徒增伤怀。因这沉痛的压抑,凝重的惨淡,使那流离的宋朝天色变得一片暗灰。属于李清照的一隅红尘,也该早早地落了幕。
既然一切都变了,那又为何上天还要将不变的我置于这流离的世间,这颓圮的红尘,看它怎生苟延残喘,酿造悲酸?
这个问题,无人知晓,无从解答。几百年来,面临着国仇家恨,多情人的心绪从来不变。此时的唐明皇也是如此,幽冷的双目含着浩渺的愁怨,望着梧桐更兼细雨,听它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妃去后,他被接回长安。太子即位,是为肃宗。而此时的他被安置于西宫养老,名为太上皇,实则削兵夺权。虽说他曾经的雄心已在开元天宝的歌舞升平中被消磨殆尽,可风韵犹存的西宫却总让他忆起少年辉煌时。
只是斯人已去,他的想念再是如何渐行渐远还生,于如今也只能是单薄的白云千载空悠悠。
同那个多情的汉元帝一般,在这样一个人语凄寂的深秋,他倚着窗儿,对着她千娇百媚的画像,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梧桐冷雨,心绪不知飘散何方。
冷雨,一点一滴,有意无意地同他一起悲鸣,又好似欲哭无泪时的抑扬顿挫。他对着那泛黄的像,目光凄迷,竟渐渐地看得痴了。那眉目间宛然是她当年的神情。
【滚绣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