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里幸福的温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尘世里幸福的温度:读者优秀作者十年珍藏版 第二十章(3)
    尘世里幸福的温度:读者优秀作者十年珍藏版 第二十章(3)

    第二天早上,利奇费尔德平静地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日本海军上将坐在那里,嘴里叼着香烟,像平常一样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六个星期之后,天啊,谢天谢地,他被调回东京去了,利奇费尔德的忧虑也就此终结!

    利奇费尔德这样总结这件事情的经验。他之所以能捡回这条命,就因为在星期天下午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情况,以及每一个步骤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很冷静地作出决定。反之,可能会思绪混乱,在紧要关头走错一步。如果没有分析面临的问题并作出决定,自己整个星期天下午就会心急如焚,晚上也睡不着觉,星期一早上上班的时候,很可能满面惊慌和愁容不展——仅此一点,就会使日本人起疑心而果断采取行动。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也证明,我们都是因为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控制自己,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小圈子里,才会精神崩溃而一筹莫展。面临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做出决定,差不多一半的忧虑都会消失,而当按照决定去做之后,另外的一半通常也消失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旦作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践,同时不要理会‘责任’,也不要关心‘后果’。”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作出了一个谨慎的决定,就要付诸实行,不要停下来再重新考虑,不要怀疑自己,否则只会引起其他的怀疑。俄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一位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则认为:“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一直不停地思考问题,一定会造成混乱,产生忧虑。当过度思考对我们有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该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了。”

    这正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的智慧:确定事实,寻找办法,选择方案,实施行动。我们通常称之为亚里斯多德法则。

    谁都喜欢得到关注 / 鲁先圣

    亚德勒是维也纳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驰名世界心理学界:“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伤害人越深,他一生中的困难也最多。人类的失败大都出于这种人。”

    最准确地从反证了这个观点的人,是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罗斯福。在美国,不仅仅是广大民众,就是白宫的仆人们,也从内心里喜爱他。他的黑人男仆奥默森写过一本书《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详尽描述了他们这些仆人是如何爱戴总统的秘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