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里幸福的温度:读者优秀作者十年珍藏版 第十三章(2)
7岁那年,她的幸福童年画上了句号。这一年,父亲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原以为,自己会受到父母加倍的爱来补偿,谁知刚一下火车,皮肤黝黑、留着络腮胡子的父亲就让她走了足足半个小时才回到家。刚到家,在外公家娇生惯养的她累得脚发酸。谁知,父亲竟然让她去拖地。吃完饭后,父亲又把洗碗的活交给她。站在和自己一样高的洗碗台边,她的眼泪刷刷直流。在外公家,她可从来没有做过这些。
第二天一大早,她还在睡梦中,父亲就拎起还在睡梦中的她。在呼呼的西风中,父亲半引半拖,带她到附近的一所学校操场。操场一圈是四百米,父亲让她跑三圈才能停下来。跑了不到一半,她的胃就有种翻江倒海的感觉。但父亲在一边不断地喊着:“快!快!不能停下来!”。跑完三圈,她的泪水伴着汗水一起淌下来。
稍微能识字了,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每篇至少抄十遍,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女孩子都爱美,但父亲命令她每天不许多照镜子,“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如果以后你再照,我就把镜子砸了。”,父亲的声音严苛得近乎残酷。父亲告诫她不准穿裙子,不准大声嬉戏,不准说脏话,不准和男生来往。此外,爸爸还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父亲的理论是“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整天穿着别人穿过的旧衣服去上学,看着身边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同伴,她的内心除了委屈,还是委屈。她在内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父亲亲生女儿?最让她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是爸爸对自己永远都不满意。“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她“勤工俭学”。家里似乎并不是十分缺钱,但父亲一到放假就给他的朋友打电话:“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不要钱。”对方也不好意思收免费工,说那就一天给一块钱吧,打工两个月,她拿到六十块钱。她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她至今忘不了一段最为辛酸的经历:“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十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最有难度的就是换床单,“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的干着。”,说着说着,她的记忆似乎回到了23年前,语音竟有些哽咽。
直到有一天,她考上了大学。送她到学校安顿好,父亲带她到了学校外的一家餐馆。父亲举起酒杯向她致歉:“这么多年,爸爸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对你……”。那一刻,他看到鬓角已有白发的父亲眼角的泪花;那一刻,她明白了父亲把“坚强”这个无价的财富通过潜移默化传递给了自己;那一刻,她知道了父爱深几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