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休息一阶段,我在老家一家私人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想慢慢干起,去掉以前的那些浮躁,塌实地工作、漫漫地积累。
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地听从父亲的意见,稳扎稳打!父亲时刻为我着想为我担心,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他用最深沉的父爱帮助我度过难关,我一定不能再次让他伤心和失望。
父亲的考场 / 张颖异
一
从我上小学开始,父亲就进入了考场,并且他的考试时间很长,居然长达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中,父亲不断地在做着同一道考题:借钱。
村里小学教学质量不好,父亲不想让我在村小学“荒废”掉,他想让我上镇里的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就在镇政府附近,是我们全镇二十多所小学中教学质量最好的一所学校。镇上公职人员以及镇上生意人的孩子都在这所小学读书。那个时候,上学“区域”划分很严重,因为我家离镇上有四里多路,根本不属于可上镇中心小学的范围内。父亲委托熟人讲情,想把我弄到那所学校里读书。校长碍于熟人的情面,不好拒绝,但是,校长给父亲出了个难题,那就是让我父亲交一千元的“建校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公职人员的工资普遍一二百元的时候,一千元对于农民父亲来说简直是个吓人的“大钱”。原来校长想让我父亲“知难而退”的,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居然凑够了这一千元。父亲张家五元,李家十元地借,一些人不愿意借给我父亲钱,怕他还不上,结果,借遍了全村,才借了七百多元。父亲没有办法,咬咬牙,又回头找那些已经借给他钱的乡亲们,向他们“二次借钱”,父亲这种借钱的办法让他们哭笑不得,不过,一些热心的乡亲还是再次借给了父亲。父亲为借钱,在村里每家都说了很多的好话,因为说话太多,更来居然嗓子都沙哑了。
父亲喜滋滋地对我母亲说:“中心小学的校长给我出了个难题,以为我过不了这个关呢,咋样?我还不是把这个难题解决掉了……”
二
当时农村出去务工的人很少。为了尽快还完这些钱,父亲开始倒卖麦秸。父亲把乡亲们的麦秸收购过来,然后用平板车拉到四十多里外的市造纸厂去卖。一般运一趟可以挣二十元左右。
麦秸很蓬松,为了能在平板车上尽量多装。父亲就用铁叉使劲拍打平板车上的麦秸,把麦秸拍打得“瓷实”了,然后继续往上面装麦秸,装了一层后,继续拍打,打下麦子的麦秸秆是扁的,非常滑,有时候,因为装的麦秸太多,捆绑得不得牢固,平板车上的“麦秸垛”就会歪倒在地上。父亲辛苦忙碌了半天后,还得重头再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