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德和克林德碑(2)
八国联军打进来之后,杀了克林德的恩海,不知怎么,居然没有逃走,还在街市上走动。被日本侦探查出,逮住,交给了德国人(据说是恩海拿了克林德的怀表,卖到铺子里,侦探由表找到人)。德国人为了泄愤,采用中国人的方式,在克林德被杀处将他枪毙,枭首示众。恩海死了之后,逃到西安的朝廷,还收到一份奏折,叙述了恩海在被抓之后的种种英勇表现,要求朝廷对恩海有所表示,表彰他为国捐躯。当然,对于余悸未消的朝廷而言,这样的折子,只能落一个留中不发的命运。
作为庚子事件的善后,北京立了一个牌坊,人称克林德碑。德国人按中国人的方式处罚了恩海,也同意按中国人的方式纪念克林德。后来据当年的名妓赛金花说,这是她给克林德夫人出的主意。如果赛金花真的像文人们所编排的那样,跟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有一腿,这事也许有可能,但这一腿实际上子虚乌有,不过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所以,这个说法肯定不靠谱。没有道理说,中国以国家的名义建一个牌坊,纪念一位德国公使,德国人会不乐意的。然而,克林德碑的命运却不怎么样。这个牌坊在北京立了17年之后,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奥战败,中国成了战胜国。作为战胜国民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克林德碑推倒,重新刻了“公理战胜”四个大字,再竖起来。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还为此专门写了篇文章。其实,当时的清政府,为克林德的死做出最大的牺牲,是应德国的要求,派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前去德国赔罪。派出的人是谁呢?就是当时已经进入军机处的新一代醇亲王载沣。当时载沣二十岁出头,嫩得出水。此行赔罪,要算是他最大的一次政治历练,后来有人借此说这个后来成了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人,其实很有才干,在德国的表现,不卑不亢,可圈可点(不过一次赔礼道歉,再可圈可点,又能好到哪儿去?)。在德国可圈可点的载沣,做了摄政王之后,反倒一塌糊涂了。成立皇族内阁,在各地收回路矿权,搞铁路国有,惹恼了最不该得罪的地方实力派立宪党人,干了三年,就断送了新政的大好局面,顺便把满人的江山给丢了。但是,有克林德碑立在那里,无论胡来的满人少年亲贵,还是造反的革命党,都不再重蹈义和团的覆辙,没有人再盲目排外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