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孩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你前往何地,我亦前往(2)
    你前往何地,我亦前往(2)

    写到这里,旁边有火车经过。轰鸣声从我耳边驶过。说起来人真的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啊!还未搬来的晚上,我和大厨坐在空荡大厅的沙发上,轰隆隆的火车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几乎也把微不足道的我们带走。我当时发愁:“唉!以后这日子怎么过呀?”六点四十一班,十点四十一班……不算路过的火车。当时老方劝慰我说:“现在,我们不是和刘伽茵《火车》里的家一样了?”是啊,凭着这种乐观,我如今硬是不太觉得出还有什么火车声了!

    继续说我看的那几个电影。我不太喜欢阿尔莫多瓦的一点,也许是演绎的一个故事哈,说他和老谋子一见如故!两位大叔紧紧地握着彼此沧桑的老手,动情地说:“我好欣赏你的电影!”好事的电影杂志拿来做了文章,硬是比较出,两个人都喜欢大块用红色等等。当然啦,阿尔莫多瓦虽然也爱把颜色用满,用尽,但是他用的是“俗艳”。就像房间内多得不能再多的颜色一样,每一块墙纸都夸张极了,并且一张叠一张。主人公就在这种房间里,煮汤,抹地,吵架,流泪,并且杀人。浓烈到了一定程度,终于观众不再觉得。荒诞到了尽头的人生,那些细节,突然彰显出真实的力量来。我喜欢电影中的那些面孔,一看都没有好出身,打着自己所在阶层的烙印,并且,强悍无比。

    《我心遗忘的节奏》是我在电视上看到凯撒奖颁奖的电影。其实倒不是我近来看到最好的法国片。就那种电影中的力量,比不上《孩子》。一切都差得远。男主角,虽然是英俊啦,但是简直是法国版的陈宝国!我简直就是看一个陈宝国演的电影哈!眉目是很俊朗,但是污浊,尤其是唇齿,使他笑起来很卑贱,整张面孔有一种狠劲,倒是非常贴合电影角色的气质。一个十年不弹钢琴的天才,如今沦落做房地产公司的打手,专门做龌龊事,喜好与别人的女人偷情。在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调教下,终于又捡起来自己丢掉的天分。是不是有点俗套?我不喜欢那个中国女留学生,说是北京音乐学院来的,却说一口粤语。

    《摩洛哥》呢,完全是盛名不符。电影的情节蛮差的,节奏也完全不对。故事讲得糟糕透了。我原本以为大明星的力量能遮挡一切,就像梦露和赫本的某些电影一样。但是库珀扮演的雇佣兵,和戴德丽扮演的流歌手,就像菠萝和甜不辣,酸奶和四川香肠一样,完全是不搭的东西哈!施登堡不会写爱情。我看了小半就看不下去了,连忙拿《迪兹先生进城》来过口,就像吃到恐怖的食物一样。影史上超经典的戴德丽身穿男装唱歌的段落,其实也没有预想中那么棒。但是,那是一个绝对大明星的时代。绝对大明星,就是意味着对自己拥有绝对的信心。我觉得,戴德丽的身材(她那胳膊!她那大腿!),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算是美妙,但是她那种压倒性的自信!那种冷漠的搔头弄首的风采!最近有一个时尚杂志,要约我写“时装偶像”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消亡。我当时说起来,其实这也是一个明星在消亡的年代(我是说,以往那般的真正的明星)。现在不再会有一个电影,肯给一个明星那么长时间的一个段落,仅仅是慢腾腾地展示一下她的面孔。绝对不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