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并非便算做人,固然,但是男子找到饭吃,又何尝便完了人生的真义?所以问题是相同的。在一方面讲,女子以造幸福的家庭为职业,与男子工作而谋生,都不是什么耻辱。在另一方面讲,有些女子,不能养格,在她环境内,做一份有用的社会分子,或者专靠淡抹浓装,要人家养她一辈子,或者并这一点点社会上的贡献也没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终日无所事事,虚度一生,亏她活在人世,我们要批评她出路过于卑鄙是可以的。但是如古代的儒生,大让如慢,小让如伪,粥粥无能,靠着一枝秃笔,做帝王的厮养,回来以骄其妻妾;或如现代的留学生,学了一肚洋八股,屈事卖国官僚,已且轩轩自得,终日与西人握手免冠,换得饭吃,了此一生,又与卖淫的妇女何别?所以经济的出路是一事,做人的出路又是一事,两者应该划分清楚。
将来生活程度增高,经济压迫加重,节育的知识普遍,婚姻的制度自然要受这影响,女子的出路问题,便要愈复杂。到那时候,不但独身、晚婚、退婚、离婚的女子都有出路问题,就是成婚而不离婚的女子也要比较有出路问题。但照目前情形,此种女子尚属少数,其少数的出路问题应与男学生的出路问题合并讨论。
至于普通中学生出路问题,又应分开全部的出路与个人的出路讲。从中学生的全部讲,普通的中学生不能算为一国的“知识阶级”,只算是受过相当教育的国民。然而在教育不普及的中国,中学毕业生,已略略含有知识阶级的意味了。但是我认为这种见解是谬误的。因为中学生之少,而显然形成一个特殊阶级,这是自然的现象。像在中国南部,有的中学毕业生,就简直预备回去做乡绅,如从前进学的秀才,可以回去坐吃公产,结果也还是堕入所应该打破的绅士阶级,而为二千年来儒者的变相而已。这个太不应该了。我想中学生还是应该以受教育国民的资格,投入社会上各种事业的队伍里,做社会上有用的活动才是。与这“士”的观念连带而来的,就是“仕”的观念。所谓“学而优则仕”也是赶紧须打破的。但是如果因为社会混乱,一切事业不能发达,无事可做,无饭可吃,上党部衙门,这又是社会现状不良所致,我们也不便深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