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2/2)
《信陵君杀晋鄙》说的是信陵君杀死晋鄙、击溃秦军、拯救了邯郸、保住了赵国的故事。因为信陵君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所以赵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就对信陵君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然后唐雎解释道,如今您杀死晋鄙,救了邯郸,打退秦兵,保住了赵国,这是很大的恩德。现在赵王亲自来郊外迎接您,我们这样仓促地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了救赵的事情。其实唐雎是在劝告信陵君,建功立业之后要谦虚谨慎,不要居功自傲,以免重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覆辙,这也正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收集编纂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的格言集,这里也提到了施恩不图报的观点:“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即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这里面“镒”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二十两是一镒。这段话意思是说,施舍恩惠的人,内心不想我已施惠于人,也不要求别人想已经接受了我的恩惠,这样即使只有一斗的粟米,也可以抵得上万钟的酬报;接济财物给别人的人,内心计算着自己施舍的财物,又要求别人给予回报,这样即使是接济了别人百镒的黄金,却建立不了一文钱的功德。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这个观点,乐善好施却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道义所在。
总之为人处世,一方面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惠,并且时刻想着该如何报答;另一方面,也要乐于帮助别人,施予他人恩惠,而不能想着别人会回报自己什么,甚至为了回报而去帮助别人,这样就有失道义了,有时候还会招致灾祸。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就像温总理在记者会上说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只有秉持知恩图报、施恩而不图报的信念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起有道义、讲原则的大国形象,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自由、友好互助的良性关系,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京华时报》 2006年6月20日 02版 《中国不会搞新殖民主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