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冯梦龙在编写《醒世恒言》时将唐伯虎的这首诗改写成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中的开场诗中,全诗为: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同样是在强调为人做事应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切不可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地算计。只有心态平和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人与人之间的冤仇更是应该早日解开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原文为:“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这段话的意思是:往年,郑伯请求和陈国修好讲和,而陈侯却不愿意。五父进言劝谏说:“亲近仁义并与邻邦友好,这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宝贵传统,是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的原则。请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候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同时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恰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由此看来,与邻为善、搞好邻邦关系是我国一贯的对外政策,并且是国家的宝贵传统。
从古至今,中国在外交政策上一直秉承着与邻为善的原则,在当代也是如此。中国在近代确实遭受到了很多艰难曲折的经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一切,甚至闭关锁国。我国的对外政策不应仅仅被历史羁绊住,要客观地看待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问题。与日本的关系就是如此,正如温总理所说,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有过非常友好的关系。同为东亚国家,我们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友邻关系,共同发展美好的未来。中国不仅对日本的态度是如此,对待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渴望友好平和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3月17日 04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