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关于“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提问时,温总理这样说道:“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
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召穆公担心周王朝已经德行衰微,因而集合了宗族成员在成周作诗,召穆公说:“兄弟们在墙内争吵,但一到了墙外就能共同面对敌人,一致对外。这样做的话,虽然说兄弟之间会有些许的怨忿,但并不因此而废弃亲属之间的情谊。当今的天子不能忍耐这样的小怨,而丢弃郑国这样亲属之国,又能把它怎么样呢?酬答有功劳的人,对亲属近亲友好,接近贤臣,尊敬贤能的人,这是德行中的大德。”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一直强调家庭内部成员的和睦相处,兄友弟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恰如《左传》中所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亲兄弟之间可以有内部矛盾,但是面对外敌时要一致对外,维护内部的团结。这和中国目前面临的台湾问题是一样的。台湾同胞与我们同是华夏子孙,相互之间就如同兄弟一样,虽然彼此间有小小的问题和矛盾,但并不能因此影响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兄弟情谊。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只要心中所想一致,就会所向披靡,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这个成语是由《周易?系辞上》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演化而来的。原文为: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