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2)
    陆游以此诗教育自己的小儿子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掌握成才所需的知识,还要联系实际,心系国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事情中去。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才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只是死读书、读死书,要联系实际,做到活学活用。陆游教育儿子的诗仍适用于当今社会,是我们应时刻铭记的真理。

    明武宗正德年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进行讲学,并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里的“知”主要是指人类的道德理念和思想意志,“行”是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的行动,“知行合一”也是在强调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才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国大将赵括的经历充分说明了纸上谈兵的危害。赵括熟读兵书,谈论兵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考问他,他都能对答如流。但是在他代替廉颇为将以后,骄傲自满,不懂得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兵法,而是生搬硬套,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伤亡惨重,四十万人被活埋,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以此为戒,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要学用结合,真正做到“格物致知”。

    明朝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就是当地的名医,并且熟读医书,富有实践精神,经常向劳动人民请教学习。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影响,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本草纲目》就是李时珍在参阅历代八百多种有关医药的书籍的基础上,结合了他的实践经验和多方游历后才写成的,从而成为明朝及后世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为了真正地了解各种药物的实际功能,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竹筐,与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一起,深入深山旷野。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他们始终如一。在途中,李时珍虚心地请教和拜访各地的名医宿儒,虚心向当地百姓求教,采集药用标本。他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广、江苏、安徽等地。他曾向种菜的老农请教芸薹的形状,因为他只从医书上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但对它的体貌却缺乏了解。在老农的讲解下他得知芸薹就是油菜的嫩茎叶和总花梗,这样才在书中详细地写下了它的用途。《本草纲目》中对许多药物的描写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他力求做到对每一种药物要详尽地了解。此书的价值也是基于此种务实求真的态度。李时珍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以致用和学用结合的重要性。任何事情的成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总理对“知行合一”的重视。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河山壮阔,江山富丽。要了解这样的一个国家,只懂语言、书本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行万里路用身心去体味。实践出真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都是我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法宝,更是我们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的必要过程。

    《人民日报》  2011年4月30日 02版

    《美好的时光——总理与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师生交流侧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