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政治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提出:“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这是在用新陈代谢的规律,说明不断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事物新生时强壮,陈旧时衰老;新生时鲜洁,陈旧时腐朽;新生时活跃,陈旧时死板;新生时通畅,陈旧时凝滞。这是事物的共同规律。
康有为年轻的时候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以及清政府的无能,他的胸中充满了救国;而西方列强的强盛也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救亡图存。在清政府要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上皇帝书,联合各省的举人进行了“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维新。后来他又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实践。光绪皇帝读了康有为的几次上书后很受感动,命令人在总理衙门接见了康有为。康有为呈上《外衅交迫,分割迭至,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提出统筹全局、尽变旧法的要求。光绪皇帝看完之后更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戊戌变法”。尽管这次变法遭到失败,但是它为后来的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清政府也在变革中加剧了衰亡的步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是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变化的必然法则,“变法图强”也由此成为一种优良传统。每当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总会有变革来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社会也在不断否定过去中开创未来。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其实也是历史上变法图强精神的一种延续,党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提出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也正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时期的新表达。这也就要求我们个人都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
/ldhd/2005-12/06/content_119417.htm 2005年12月6日
《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