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引用讳疾忌医的故事,规劝统治者,要从蔡桓公的事情上吸取教训,得到启示:治理国家和治病的原理是一样的,都应该见微知著,从而避免大的灾难。这个故事后来又被司马迁引入《史记?扁鹊传》,可见古人对“防微杜渐”这个道理的重视。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篇中再次引用了讳疾忌医的故事,他在文中总结到:“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说,现在的人犯了过错,还不喜欢别人规劝,就像蔡桓公讳疾忌医一样,宁可死掉也不愿悔悟。后来讳疾忌医就被引申为,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而掩饰、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行为。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与“防微杜渐”在意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防微杜渐”的意思就是说,将坏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杜绝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杜绝灾祸的发生。“防微杜渐”最早见于东晋韦謏的《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逐渐被世人接受是在范晔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在这里,“杜渐防萌”表达的就是“防微杜渐”的意思。东汉和帝继位后,窦太后专权,任用窦氏兄弟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许多大臣都对此感到十分担心。当时正好发生了日蚀的现象,大臣丁鸿于是借日蚀这种古代的不祥之兆上书皇帝,指出这是上天警告窦氏专权对国家的危害,从而建议改变这种情况。汉和帝接纳了丁鸿的建议,罢免并诛杀了窦氏一族。这段话就是丁鸿上书中的一段,意思是说:如果皇帝能够亲手整顿吏治,应该在事故的萌芽阶段就注意防止,这样才能消除隐患,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总理在会见出席全国机关事物工作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建设节约型机关经验交流会的代表时,强调“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可谓是意味深长。一方面,温总理勉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日常工作和琐碎繁杂的事情时要一丝不苟;同时也说明机关事务工作人员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国家大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防微杜渐,才能确保国家大政方针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温总理强调国家的廉政工作也是一个防微杜渐的过程,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必须坚持廉洁的原则,就是要在面对金钱和物质诱惑的时候,“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要勇于抵制诱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ldhd/2009-11/12/content_1462930.htm 2009年11月12日
《:坚持廉洁服务节俭原则 搞好机关事务管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