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 第十二章(1)
真诚是打动人心的利器
真诚能打动人,真诚能赢得一切尊重与理解。
有两个人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日他们走进了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俩的友情,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走出沙漠。两人听了,就都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要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其中一个突然醒来,却发现他的朋友早向前走了。于是他急忙走到那棵树下,发现两个苹果只剩下了一个。摘下来一看,很小很小。他顿时感到朋友欺骗了他,便怀着悲愤与失望的心情向前走去。突然,他发现朋友倒在前面,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小心地将朋友轻轻抱起。这时他惊异地发现:朋友手中紧紧地攥着一个苹果,而那个苹果比他手中的小得多。
这个人为自己的猜疑而脸红,也被朋友的真诚所感动,最终他们打动了上帝,帮助他们走出了沙漠。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与人相处中付出的十分真诚得到了分的回馈,自然是情有所值、利大于弊。
齐国宰相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返国的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看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反穿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休息。待走近观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么寒酸的地步呢?
于是,晏子让人停车,并亲自下车前去询问:“你是何人?为何会到这儿来?”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晏子又问:“那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将越石父赎出,并同车载归。
到了馆舍,晏子没有和越石父打招呼,便独自下车径直进去了。对此,越石父非常生气,要求与晏子断绝关系。晏子派人对越石父说:“我以前并不认识你,你在赵国为奴多年,我看见后就把你赎出来,我对你还不够好吗?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您把我赎出来,是您的好意。在回国的途中,您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疏忽,并未计较;现在到家了,您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和我打一声,这不说明您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您再次把我卖了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