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屋后不远的地方等着。等到太阳落山了,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
晚上,狼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
“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
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别人信口开河,你就信以为真,全然不知许多时候人家只是在拿你说事而已。自己一惊一乍,乱了阵脚,正常的工作、生活全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了。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比如父母、老师等太多的批评、打击或遭受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就被压制和封杀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他们就会对失败惶恐不安,对失败习以为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障碍。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随之,与生俱来的胆量也就消失了。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妈妈给她取名叫肖菲丝。肖菲丝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没有爸爸。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儿。对于这些,她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很迷茫。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很残酷的。每个人都很清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而肖菲丝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只好跟妈妈一起生活。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并未因此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独……
在肖菲丝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肖菲丝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肖菲丝的一生便改变了。
肖菲丝听母亲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去想象教堂里的神奇。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注意倾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