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当代电影的文学性批评(3)
    第七章 当代电影的文学性批评(3)

    第四、电影情感表现与文学情感表现。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依据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情感可以深深埋藏在心中,也可以开怀吐露心声。电影情感与文学情感一样,包含着导演及作家对生活、生命及整个世界的真切体验,是导演与作家艺术视野的生活情感、创作情感、作品情感和鉴赏情感的综合,从情感角度出发,要求导演和作家必须有一个崇高而悲悯的心,必须在自己的情感与自我意识中“体现和包含深刻的美学人道主义。”③也就是要求作家、导演将物质外化的世界通过心灵的过滤,达到对个体生命、民族命运及整个人类的的一种审美的同情关照。黑格尔说得好:“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并不只是为着它们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这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④经过心灵化后的作品,则充满了一种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与同情。无论优秀的电影还是文学作品,情感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作品动人心魂的一种力量。小说及电影作品《呼啸山庄》凯涩琳与希刺克厉夫穿越生死的爱情纠葛与复仇,《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对渥伦斯基狂热爱情的感动与悲剧的警醒,甚至象《断臂山》兄弟间长达十五、六年的同志恋情与现实的尴尬…..无数电影及作品都以无限的真情与人道主义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审美震撼力量。人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同志战友之情,对祖国热爱的赤子之情、为正义与事业献身之情感等多种情感,但无论那种情感,都无法与人自我内心的情感比较,内心的复杂多变,幽深崛奇,犹如万米深壑,正因如此,人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复杂丰富而充满变化的世界,犹如神奇瑰丽的宝石,包藏着无穷的奥秘,作家及艺术家一生都在探索人类心海世界。除了探索亲情、友情外,电影及小说都应该表现这种更深层、更艰涩,更复杂,更具有潜意识与无意识并具有人类普遍系的情感。虽然,大多数注重情感的作品都是以悲剧结束,但是正是悲剧的力量才更能引起情感的震撼和共鸣。繁漪、安娜、哈姆雷特、玛丝洛娃、简爱……正如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⑤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咏志,莫非自然。”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⑥,情感既是文学活动的缘起也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内核。

    第五、导演创作风格与作家创作风格。每个成熟的导演,都有自己的独特拍摄风格;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导演的风格指导演在电影本体特征上长期的、保持一种稳定的、独具个性特征的拍摄经验。如张艺谋的电影题材比较关注现实的生存与情感,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镜头画面色彩艳丽,喜欢用红色作为基调,取景干净唯美,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民间特色,所以张艺谋的电影是真正的较高水平的中国电影。贾章柯的电影风格则是他独有的电影思维,他擅长表现中国肮脏的东西,镜头里充满了凌乱恶臭,颜色总是灰色暗淡,每部片子里夹杂着高音喇叭、收音机对时代背景及中国政治的讽刺,这些是贾章柯的电影风格。文学风格则是用语言说话,是作家在文学文本中岁追求的鲜明发创作个性与风貌,包括作家的选材,构思,主题及语言结构特点。王蒙就王蒙,王朔就是王朔,池莉就是池莉,余华就是余华,无论是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新写实还是现代主义,他们各自的文学风格非常鲜明,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本人的“代言人”。风格的形成最主要的是创作个性所决定的,张艺谋喜欢“唯美”, 贾章柯喜欢“审丑”,都是由他们创作个性岁决定的。创作个性是指艺术家在先天的性格气质基础上,在其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创作立场观点、情感思想、审美趣味、写作或拍摄技能、文学语言或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等独特性。法国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⑥作家及导演追求风格,则必须先修炼自我的人格,形成自我独特而高雅的精神人格。作家用文字表达东西,最优秀的作家都非常注重人格内在的魅力,鲁迅、巴金、冰心、沈从文、王蒙、路遥等;导演由于是追求镜头语言表现,拍摄的电影带着浓郁的时尚追求及荣誉分享,所以真正很多世界一流大导演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高大的,他们关照的是镜头内表现的东西,而不是追求镜头外迎合国际评奖后荣誉。风格还包含着作品蕴涵的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及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在这些特点中表现着电影及作品的文化寓意,导演及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文本中赋予民族性特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