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性与政治理想
“文革”前17年电影,由于新中国刚刚诞生,全国人民处于极度的兴奋中,歌颂领袖,歌颂英雄,歌颂祖国,歌颂人民解放军取得的重大胜利及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成了时代的主题,电影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充满理想,充满革命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在文学作品里,人性得到表现与张扬,虽然具有政治性,人性客观上有些政治“异化“,但作品还可以表现人性,如《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役”》及《红豆》,都是全国影响很大的优秀作品。关于人情、人性与人道主义文艺创作理论讨论也很热烈,巴人的《论认清》、王淑明的《论人情与人性》,全国最有影响的是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这些讨论阐释了正确的人性观点,认为不应该把人性、人情与人道主义当作资产阶级的专利拱手而出,普遍的人性是出人类本性的人道主义。正是文艺界关于人性的热烈肯定,前17年的电影则大力表现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性,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对幸福的憧憬。代表作品有《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小二黑结婚》、《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妈》、《冰山上的来客》、《天仙配》、《牛郎织女》……等,这些电影朴实而清新,情感真挚,故事曲折,对正义的追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邪恶的斗争,每一部影片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当我们今天传唱〈〈九九那个艳阳天〉〉(《柳堡的故事》主题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仙配》),《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经典老歌的时候,我们还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淳朴而浪漫的气息,感受到电影里表现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