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6)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6)

    第二、对少数民族电影重视不够与对弱势电影群体的忽略。除了创作的各种规定的僵化外,在对待少数民族电影的电影投资与发行宣传上,体制内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的的两大问题就是投资与发行。电影局领导在“少数民族电影研讨会”时自己就很叹息,对少数民族电影投资只占整个国家电影投资的2%,55个民族的电影期望就如此一点费用,而我们少数民族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还是5.6%啊,至少也应该投入对等的比例数字。由于没有钱,再宏大的愿望也是空谈。最值得表扬的是各个地方民族电影工作者,他们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还在努力筹集资金,拍摄本民族的电影。《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两部新疆少数民族的 电影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一直好评,可当知道知每部电影的投资才200万元,与当时的同期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投资比较,令他们不禁唏嘘哀叹,为此,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少数民族的电影工作者能生产出“金蛋”与“银蛋”来。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地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偏僻的彝族、苗族、瑶族、侗族、哈尼族等山寨可能至今连电还没输通,他们没有走出大山,没有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年中如果能看到一部汉族电影则是莫大的幸运,如果有一天,突然看到表现自己民族的电影,他们将是何等的欣慰与疯狂啊。作为少数民族电影观众与作为少数民族电影题材的工作者,他们是电影的弱势群体。我们身在内地繁华都市,有各种大片电影每天上映,是我们自己不想看也不喜欢看;对少数民族来说,是没他们自己喜欢的电影放映存在,他们喜欢看却没条件看。他们想拍自己民族的电影却没钱拍。我们政府不应该对少数民族电影不予重视,不应该有数千万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不同,生活在边远地区与大山深寨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啊,他们也是我们祖国的儿女,同样需要电影文化精神粮食啊。

    第三、对少数民族电影拍摄与发行的体制性政策建议。首先,对于少数民族的电影工作者,国家应该予以极大的鼓励与经济支持,特别是对那些能够拍摄出优秀片子的编剧、导演及演员给予扶持。汉族人多,汉族就是兄长,汉族就应该以兄长的身份去关心兄弟姐妹。国家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电影导演、编剧及演员的培养与培训。其次,对少数民族电影拍摄予以更多的关注与资金投入。国家广播电视剧对电视发展过分注重,对电影发展则是以一种“生也好死也好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生存态度对待。电影曾经是多么辉煌耀眼的事业,而目前哪一家少数民族电影制片厂不是举步维艰?哪一家电视台与卫视台不是欢歌笑语,风光无限?国家应该将电视的收入拿来补贴电影及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cctv6电影频道每年20多个亿的收入,抽点零钱给电影业界,难道还不足以扶持几部民族电影的发展?今天的事实却是相反,有些人以拍摄电影为名,甚至期望从少数民族地区捞回一笔收入,失去了电影管理与艺术的良知。对于少数民族电影如果仍然以2%的比例分配资金,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无望。再次,关于电影及少数民族电影的发行,国家应该制定出一个允许全民电影欣赏教育的辅助办法。现在电影局比任何文化单位都迷钱,都自私,电影票价比美国还高,城市根本没有低价或免费的电影,舍不得空出一天来放映满足孩子的儿童影片。出版社可以低价出书给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电影局为什么不低价关心下一代?有些城市周二的半价制,价格却依然不俗。建议电影局从行政上进行改革,把电影不要当作100%的纯粹商品,电影局有义务用高雅的艺术片免费教育人民,服务人民,娱乐人民。可规定每月开放两次“电影免费日”,将全国最优秀的文艺片,包括少数民族片免费展影给群众观赏,培养他们的艺术电影兴趣和电影意识,从长远来看,也是培养未来的电影观众。如果让90%的观众不进电影院,只有10%的小资阶层和中产阶级花钱看电影,电影的美学作用及阅读功效就无法全部实现,并且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让《益西卓玛》、《天上草原》、《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等当代最新少数民族电影免费进入电影院,对全国大中学生、全国普通百姓是一道多么美丽迷人的民族风景线啊。如果政府能将观众与导演融合一起,我们的民族电影何愁将来没有发展?我们观众的电影趣味何以仅仅在洋垃圾上?真希望每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呼吁将民族文化电影教育欣赏免费化并为此递交提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