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11)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11)

    总之,对于贾樟柯的电影,因获得了国际大奖而受到热烈炒作与追捧,甚至被评介为未来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标志,“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但是,将他几部电影综合起来分析,能清楚地透过长镜头看到他到底要表达的什么东西,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部分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但其电影最主要的是想表达中国的丑恶与肮脏,政府的与。第六代导演有一个普通的通病,就是故意制造一种虚假的“真实”,放大现实的丑陋,表面逼真的生活来增强作品的批判力度,如种种粗糙不齐的生活环境,原先被视为“脏、乱、差”的社会底层人民的居所:数不出一件值钱东西的凄凉内室,同样空荡荡、墙壁剥蚀的胡同小巷,塞满精疲力竭人们的失掉颜色的居民楼,尤其是在社会变迁中被动地经受巨大冲击的不同县城——贴满五花八门广告的县城大街,低矮幽暗的铺面里卖着陈年的货物,起着各种与“巴黎”有关的装饰俗气的发廊,污渍的小饭馆里肮脏的地面和桌椅,墙壁光线晦暗的出租屋和小旅馆,以及难以入眼的各种娱乐场所,所有这些,在此前张元(《北京杂种》、《儿子》)、贾樟柯(《小武》、《世界》)、王超(《安阳婴儿》、《江城夏日》)、路学长(《卡拉是条狗》、王全安(《惊蛰》)、宁浩(《香火》)等一批年轻导演的电影里构成触目景象,甚至在今年的商业电影如《疯狂的石头》,那些凌乱、局促不安的环境,也构成了重要的叙述对象。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上,再加上“方言”、“非职业演员”、“现场音响”(往往是噪音),一道构筑了非常表面“逼真”的生活质地,展示了卑微者的“真实”生活状况。用虚构的长镜头现实主义与艺术的拼贴主义,达到反映中国现实的表象真实,迎合外国人后殖民的文化心态,使得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误读中国,将极少数的镜头丑恶肮脏的表象当作中国生活的本质真实。任何政府都不是完美的政府,任何国家的百姓生活都有自己的阴暗与肮脏,不是不能用镜头去表达,关键是导演意识、镜头语言的目的和真正的艺术追求风格。贾樟柯的电影姿态是为获奖而取悦西人;艺术创作手法简单粗糙,构思模式重复单调,与第六代其他导演相比较,贾樟柯的电影深浅自知。

    四    先锋与实验

    先锋一词源于法语”avant guarde”原义是“军中前卫”,即战场上的先头部队,这至少表明了几点含义:avant guarde 的工作有极大的冒险性,他们随时可能在探险中丧命,使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前瞻性,如果他们能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任务,后面的大部队便会沿着他们的指引展开进攻;艰难性,他们的工作不遵循旧有规律,必须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孤独地寻找解决方案;avant guarde 关注的永远是这个世界的未知部分,因而他们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力。先锋派电影创作有如下特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