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4)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4)

    其次,共同的主体性精神追求。人之存在的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所显示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等。第六代导演几乎都是“独立制作人”,他们不在电影体制之内,开始时所拍摄的电影不被社会体制内所认可,有时甚至遭到“剿杀”成为“地下电影”。但是,第六代导演是勇敢的,至少为了艺术他们有一种孜孜不倦追求的勇气。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的俸禄,因此拍摄电影成了自己的个人“爱好”。因此,他们拍摄电影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所显示的主人性质。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意识的外化,既是人的一种内在要求,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显现。自主性的则自立自主,“我快乐,我自由,我责任”,自己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者与创造者。第六代导演选题丰富,立意新颖、题材奇异,大胆的表现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表现人的苦难与挣扎,这些都是他们主体性的高扬。人是世界的主人,万物之灵长,“人是万物的尺度” 、“万物皆备于我”,而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六代导演真正实现了自立与自主的主体性精神。第六代导演的主体性精神还表现在他们的自由选择性与创造性方面。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的力量支配外界,独立地对待社会客体、自然客体与艺术客体,对电影的拍摄有一种内在的目的和使命的自觉,不需要各种“主义”精神去感召,正是这种自觉意识使第六代导演超越前代导演们多生活的表现力和渗透力,他们的电影更真实、更直接触击现实,更具有深沉的批判力量和反思力量。

    (二)第六代导演的多元风格与苦难悲情性叙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