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2)(2/2)
    “红色经典”一词随着90年代初期,革命歌曲的突然再次流行,人们对的无限缅怀,“红色经典”歌曲被界定下来;90年代中后期及本世纪初,表现革命的当代经典小说被重读与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出现了“红色经典电影”与“红色经典小说”的界定,于是,“红色经典”从民间到主流话语成为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指反映20世纪中国领导革命的一切具有典型艺术意义的艺术作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至少有三个必然的要素:作品本身承载的内涵与艺术价值;能否经得住历史性的考验,穿越时空依然魅力闪烁,甚至文本价值永恒;能否拥有不同时代与不同背景下的读者或观众的长久认可。红色经典电影,以其饱满的革命与典型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叙事方法,显示了其艺术的经典性与叙事意义的永恒性,对当下的电影文学与创作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一   “红色经典”的时代选择

    无论是原创还是文学作品改编,作为创作主体应该对生活有一种,一种理想,一种严峻的思考。如果对生活本身失去的任何,满眼的灰色与悲凉,其作品所表现的一定不会充满着与理想。今天的电影创作,过分追求个性化,电影群体意识里故作一种深沉的焦虑与孤独,虽然年属于“70后”,“80后”,充斥镜头的却是沉闷、压抑、神经质、人性的异化,人格的分裂,显示出浓郁的病态风格。电影不是不能去表现自我个体理念与生存经验,但是作为一个充满剧烈变化的时代电影叙事,相当多的创作放弃理想、、生命力、主体性高扬而一味追求“欲赋新诗强说愁”的伪“欧洲现代主义”电影风格,抛却本民族文化叙事传统与心理,这样的电影作品虽然能在国际上招来老外的“喝彩”,但作为13亿多万的本国民众却不予买帐。这样的电影价值意义有多大?导演们拍电影的宗旨是给自己看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