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飞鸟一样的天空 第三章(2)
值得肯定的是,杜甫胸襟的宽广。作者在最后一段总结了杜甫的一生,命运虽已确定,不过一代诗圣也已在风中看开人生。只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抛开个人际遇的辛酸,想百姓之所想,这才是世人一直所认知的杜甫吧。
苏轼一生的坚守
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句话“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一生的坎坷就在他多情,豪放,豁达中如流水般轻盈地流过。没有过多的愤愤不平,这样的一生,就说在自己心中也算顺畅。想着他在头发花白时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历程,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回首,也算是轻松的。
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也许这就是我喜欢那句话的原因。因苏轼心灵最真诚,内心饱有贴近万物的感情,所以他能轰动却又平凡地依自己的心灵生活着。如果没有他的真性情,我们也难看到这个豁达的他,也难欣赏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活的自然,便也就活的舒坦,在遭遇贬职时便也做能做的想能想的,不会哭天喊地幻想着无法完成的梦。因为他清楚费劲脑汁做假设也是徒劳。这里的豁达源自他内心澄澈的真性情,他始终行忠于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诗句让人读后内心平静。历史上少有人能写到用荔枝的甜美洗去官场的污垢。在他眼里荔枝的“甜”胜过官场的污,他也似乎总能发现污浊旁的那些。有时候总觉得那是一种纯净与圣洁,因人在内心保有如孩童般的澄澈才能有如此的真心。将这种真性情与他成熟、豁达的人生观结合,就是一种完美。一生“甜甜”地活着,是因为他知道什么“只应天上有”,知道什么就在眼前,知道达到与不可达到的距离……一切源于他明白自己的心也忠于它。
别人眼中,他一生是波折的,但在他眼中,我相信是平稳的,生活中的坎坷只是偶尔的小风小浪。
该悲伤的时候去发现美好,更美好时去看清前方的路。这是苏轼皈依心灵,活得坦然的一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