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1)
小时候跟奶奶在乡下,是没有电视可看的,夏天的夜晚,村子里很清爽,我经常拉着奶奶的手,跟她出了家门去乘凉,坐在小板凳上,听大人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说话,密密麻麻的星星躺在银河里横在天上,牛郎织女的故事却不是那时候知道的,也许因为这只是个传说,反而不怎么被提起。
夜色里,对面的人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却当了皇后十八天就去世了。
我实在想不起来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连她的语气也记得不分明了,似乎没有什么惋惜,也没有后面的长篇大论,旁边的人也只是淡淡地应上一句,再无后话。
却也不追问,我向来不好奇,后来看这出戏,才知原来是这样的悲苦,她们讲时太轻松,好像话桑麻论衣裳一样,只是在说有这么一件事情,不掺杂其他感情。
以至于我看戏的时候,总沉浸在她十八年等待的煎熬中,戏落了幕,掌声盖过泪水,回想起来,却总是她最后十八天里的落寞,已是荣耀加身,付出的等待没有落空,十八年的烙印太深了,如今一切改变,漫长里的想象成了现实,却总有几分不真实,更像是戏,华丽地登场,却抓不住自己,说来道去都像是一个陌生人,夜晚灯下,她沉思如寐,过去的日子如同发黄的书简,她不敢再随便翻开,手里的笔也终究太沉重,顿了又顿,画不出一个像样的结局。
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女儿,出生富贵,未尝疾苦。
王允的名字一出,我连带着想起三国里的貂蝉,正是他用美人计借吕布的手除掉了董卓,成就了一个女子的传奇,也埋葬了她终身的幸福。
为国为民,当义无反顾,他或许这样毫无感情地说。
唐朝的王允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对于朝中重臣来说,女儿对他相当重要,不只是美人计那么简单,巩固地位,联络党派,这些都用得上。长女嫁给了兵部侍郎,次女嫁给了九门提督,最小的女儿最宠爱,才貌也最出众,家里人对她寄予了厚望。
可是这小女王宝钏,却偏偏就看不上达官贵人富家子弟,她一不慕权贵,二不贪钱财,她心里的如意郎君要有德有才踏实可靠。
她看上的,是孤寒书生薛平贵。
二月二这天,王家府院搭起了高高的彩楼,王家三小姐要抛绣球招亲,消息一出,附近的公子少爷挤得水泄不通,她从绣帘后走过来,光彩照人,仪态万方,手里的大红绣球安稳地等待抛出,她微微笑着,衣袖闪过,王孙公子有千万,彩球单打薛平贵。
王允大怒,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王宝钏去意已绝,和父亲三击掌,断绝了父女亲情,坚定地跟着薛平贵走了。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话却不是说给男人听的,只有女子劝解着自己,伤心的时候这样安慰着说,顺心的时候也会调侃着说,看似不负责任的话,细想起来却是有着难得的踏实,想离开的人不会这么说,只有那个死心塌地,天涯海角跟定的心,才会把一路上的风霜化为幸福,悲苦也这样轻松地说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