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歌尽桃花(1)
    歌尽桃花(1)

    胡兰成曾经这样评张爱玲,她这样破坏佳话,所以写得好小说。

    果然,张爱玲不动心不动情,好似已把红尘看破似的说,普通人一生,再好些也不过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聪明之人,就在扇子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愚拙之人,就守着看一辈子的污血扇子。

    她把爱情看得清透,自己却逃不出,那么义无反顾。

    倒是我,小女子的平凡俗念,万不敢破坏佳话,面对里面不安的情节,也只当是瓷器上的冰裂纹,生而注定有它,一颗完整的心破碎开来,已然是盛开的花。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整排古代戏曲名著,我看的第一本,就是《桃花扇》。

    1699年,孔尚任写《桃花扇》,他用了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书成大笔传奇,年轻人从中看到爱情的缠绵,世事的无奈和恋人的坚守,政治家看到朝代兴衰灭亡的风起云涌,千古大帝康熙曾派内侍专程向孔尚任索要剧本,可见这桃花扇上藏了太多风霜。

    李香君对侯方域的真挚深情和对国家的民族大义,让人赞叹这个弱女子的力量也可以激起千层浪,孟姜女哭长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论力气,她们手不能缚鸡,却可以为了爱着的那个人,感天动地,感染身边所有的人。

    我只想单纯地写爱情,无关当时纷乱的世道,落笔发现却不能,这一切的悲剧,恰恰就源于这里。

    一个是艳名远播,一个是才情横溢,男为翩翩佳公子,女为青楼薄命人,他们都太有名气了,若在太平时,定可以浪漫无尽相守有期,可落到乱世,就成了飘摇的小舟,靠不了岸,也难敌多少风雨。

    倒不如清舍茅屋下的初开情窦,天下太远他们不用理,社稷太重他们也不用担,没有多少雄心抱负,也不愿意去当乱世里争宠的英雄,他们只有这栖身的小家,和可以耕植的田地,兵荒马乱也挡不住他们起火过日子。

    民间的烟火,根植着淳朴大义,这“义”字竟然不是随时可以揭竿而起,他们一拜国家安定,二拜风调雨顺,可权力之争,最后要得的是民心,国和家就是这么难分离。

    青楼历来都是个轻易就能被打散摧毁的地方,盛时轻歌曼舞迷醉是毒,乱时红颜藏春易凋是毒,总之翻手是云覆手雨,这风尘里的女子,就无奈地成了可以浅尝,却不能深醉的闲情。

    这些,她们深知,所以若想这一生也像寻常女子那样美满,就只得寻一个能懂得并珍惜自己的男人相爱,他们要付出多一点的艰辛才能换得平和守候,哪怕只差一点点,也是如梦幻般碎无痕迹。

    李香君住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这楼的名字脂粉味浓了些,彼时,她正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年纪,随着养母李贞丽,请了师父学昆曲《牡丹亭》。

    她们是卖艺不的,比寻常庭院里的女子还要多一点豪爽侠气,而且又知风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曲子度林妹妹的时候,她的爱情已露端倪,香君却不用这曲子度,她还没有真正地感受过爱情,或者,她还都没有做好准备。

    可是,她唱着唱着就迎来了户部尚书侯恂的儿子侯方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