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胡大姐去原公司打开电脑一看,天啊,这个bug是她自己在15年前“创造”的,更准确地说,是抄她老公的,不过抄错了一个符号。程序中有一行是计算工龄超过15年员工的遣散费的,她把后面那加法写成了乘法:15×3×5=225(周)!
而这些年,这家公司裁员的员工中,也只有她一人的工龄超过了15年,真是因祸得福!
升职值得高兴吗
在华尔街,不管公司属于哪个国家,企业文化都大同小异。进到办公楼一看,谁是什么级别一目了然:最中间的都是交易员;其他做系统支持、模式分析、风险控制的人,把交易员们团团围住,被隔在一个个(小隔断)里;而单人办公室全部临窗,级别越高办公室越大,拐角的一间肯定最大,级别当然也是最高的。
我第一次下岗,是因为公司被兼并了。我去参加一个由公司出钱安排的专门帮助下岗的人重新找工作的培训班。坐定下来,四十多个“难兄难弟”一一自报家门,一听吓一跳,这些人当中,有曾经的副总裁、总经理,甚至还有cto、cio及一个中型公司的ceo!他们也会下岗?
华尔街公司每年给员工进行两次表现评估,7月份“预热”一次,年底定总分,达到期望值的算2分,超过期望值的为3分,没有达到期望值的只有1分。一旦拿到1分,不用说了,走人吧。当然,有罚就有赏,那些被评为3分的,拿大红包,加工资,一般还会晋级。有人可能会问,要是大家都很努力,表现都很好,不就没有1分了?no!就像当年划右派那样,是有名额比例的,总有5%到10%的人拿1分,20%到30%的人拿3分。也就是说,每年年底,无论如何,每个公司都至少有5%的员工卷铺盖。
走人自然不爽,那么升职加薪就一定是好事吗?也未必。
我的一个上司曾经这样形容说,华尔街的职场就像跳高,你的级别就是横杆的高度,跳过去之后,横杆就会向上挪(升级),大家的眼睛都紧紧地盯住标杆,先从小隔断搬进小单间,然后是中单间,再是大单间,最后搬进拐角的办公室…… 一旦跳不过去把横杆碰落,结局就像跳高运动员被自然淘汰,也就到了你走人的时刻。
华尔街的中国人具体工作都完成得相当漂亮。头五年每年能上升,也正因为有评分制度,人人使出浑身解数,一个个如同劳模。但往往升到中级时,我们的弱点便显现了,开会做报告、和上下级打交道等“洋皮”往往扯得力不从心。因此,升到中级的中国人长项用不上(无须做具体工作),短处却暴露无遗,结果便可想而知。
有人会说,每次评分拿2分不就行了吗?可以固定在一个级别一直做下去。但是这个尺寸很难拿捏,因为谁都不愿意垫底,肯定会拼命干,迟早会陷入华尔街的升职陷阱。
除非像大约5%的人那样,他们在华尔街待过多家公司,参与开发过无数的产品,对各种系统了如指掌,从前台到后台路路通,早已身经百战练成精了。这样便可转轨道做资深顾问,就好似由跳高运动员变成教练,整天“指手画脚”即可。一旦你成为这样的人,当然就能一直干下去。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大爷同事,出于好奇一问,他已“芳龄”82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