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1.硕鼠之累(2/2)

    真正的堕落是在2001年的一次招标后。那次招标是正规的,中标者是一支素质过硬的施工队。招标结束后,他去看望施工队,离开时,对方负责人追出来,递给他一个信封,里面有2万元。他严词拒绝。负责人诚恳地说:“我能中这个标,完全是因为你们的公平公正。这个标有4000万元,我拿2万元,是给局里的同志们买点烟酒,这能叫行贿?这叫感情!”

    一番“肺腑之言”,让他动摇了。他相信这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真情,但他仍有些忐忑,只能努力说服自己,人家是中标后给的钱,并非事前打点,何况这是给“局里同志们的烟酒钱”。这是他心理上关键性的一次转折。蚁穴入堤,崩溃难免。

    5年后的一个深夜,行贿人用编织袋装满150万元现金,在县城宾馆后面的公路边与他见面。从寒暄到编织袋放入后备箱,再到他开车离去,只有两三分钟。公路背后的山林松涛起伏,前面,县城灯火璀璨。两个魑魅黑影各自分开,一切神不知鬼不觉——从最初的忐忑到此时的心安理得,他完成了一只硕鼠质变的蜕化。试想,如果不是那根劣质水管在不该爆裂的时间和地点爆裂,以他的年龄(不到50岁)和能力,是否还应继续在关键岗位上,一边“为人民服务”,一边为人民币服务?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最朴素的民间道理,以他的学历和智商,对此早已烂熟于心,可惜未能悟透。

    当下社会,潮流澎湃,人心不古,再以单纯的道德约束来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显然不太靠谱。做硕鼠,终将身败名裂,即便侥幸逃脱,亦难免心力交瘁,短了寿限——盖因今天的官员,大多文化水平不低,也知道搞贪腐属“不义”,为之内心亦受煎熬。换言之,他们明明知道不能为,却依然前赴后继地糊涂着,个中奥义,非“悟”可以参透——很奇怪是吧?

    说完“县鼠”,再说一只“城鼠”。认识他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和他都是本埠“文青”一族,相识缘于报刊笔会。他是那类相貌堂堂的青年,个子不高,但眼大眉浓,高挺的鼻梁下,有一对特别能说的薄嘴唇。他能喝酒,喝得豪爽耿直,后来才知他曾在煤井下干过,抡过鹤嘴镐,难怪夏天穿t恤,他手臂上凸起强健的疙瘩肉。

    文学,是那时青年人热爱之一种;文学,也给一些热爱者带来收益。

    他因为能写几个字,先是从矿井下调上来,后因字儿越写越有名堂,调入城区主管局。这时,他以写反腐杂文为主,文笔犀利,剑走偏锋。再后来,他又从主管局调入主城税务局。

    后来,我等一拨“文青”各奔东西,再难相聚。

    再后来,他不写杂文了。想必,他已完成鲁迅所指的文学“敲门砖”功用,扔了秃笔。再看我等,又有几个还没扔秃笔?

    从此再无接触。数周前,突然看到本埠媒体报道,才知他锒铛入狱。原来,这些年他利用税务局建房办主任之职,15次收受承包商的“好处费”,总计266万元。他所管理的工程总金额1亿出头。

    我又一次哑然。应该说,他是一个头脑清醒、思维缜密,对成因、原理、代价和后果烂熟于心的人,咋会走到这一步?

    翻他当年写的杂文,有这样的文字:“进大酒楼、夜总会,买别墅、玩高尔夫球的工薪族少得可怜。除少数发财的个体户外,就是那些靠公款撑着的隐性大款们……这些隐性大款高消费靠什么?钱权交易!这样的交易,最终会让他们付出高昂代价!”

    不幸而言中。不幸而反讽。

    作为硕鼠,他在身陷铁窗前,就已经明白将付出什么代价,可他为何仍“义无反顾”?网民对他这样评价:“写反腐杂文,他很专业;经营1亿元的工程,才贪200多万就东窗事发,太不专业啦!”

    我愕然。秀才,真是不堪大用啊,连搞都不专业。其实,以他的正当收入,本已丰衣足食,若继续激扬文字抑或封笔,即便无烈火烹油的快意人生,但肯定无牢狱之灾。

    故,沦为硕鼠,累亦开始,天地难容。何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