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雀蝶的恋爱(2)
被切除触角的大孔雀蝶为什么不回来了呢?难道失去触角,它们就找不到雌大孔雀蝶了吗?不,事实不是这样的。被剪去毛发的虫子尚且无事,何况是它们。它们不回来,只是因为它们进入了老年期,恋爱期已经结束了。
钟形罩下的雌性大孔雀蝶活了八天。八天它都在不同的地方,并且为我引来了多达一百五十个的访客。在这里,大孔雀蝶毛虫的栖息地——老杏树非常稀少。那么,这些蝴蝶都来自远方,它们是如何知道实验室的情况的呢?
三个信息因子是易感性的决定条件:光线、声音和嗅觉。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以后,大孔雀蝶就在视觉的引导下,仅此而已。至于在外面未知环境中就不是这样了。声音也与此无关。虽然在遥远的地方,雌性大孔雀蝶能够发出召唤的声音,但是声音太轻,用极度精密的显微镜或许可以看到耳朵的颤动。但是,雄性大孔雀蝶是在遥远的地方收到信息的,声学显然不可能。至于气味,似乎可以解释雄性大孔雀蝶闯进来的原因。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提前在雌性大孔雀蝶的房间撒上樟脑,在钟形罩里,我也放了一只盛满樟脑的器皿。但晚上,像往常一样,大孔雀蝶又来了。这说明,嗅觉也是无关的。而那个雌性大孔雀蝶,第九天死去了。
后来,我又得到一些雌性大孔雀蝶继续实验。我依然把它关在钟形罩里。每天晚上,十只,二十只,或更多雄性大孔雀蝶成群结队地飞过来。情敌之间并未冲突起来,它们扑打着钟形罩,试图飞进去。多次尝试失败后,便沮丧地飞走,后来的一批大孔雀蝶上来继续拍打。
尽管我不断变换钟形罩的位置,但是,大孔雀蝶依然能准确找到。对它们来说,记忆没有任何作用。比如,在钟形罩的地方,前一晚来客络绎不绝,移动位置后的晚上,那个地方门庭冷落。
此前,雌性大孔雀蝶一直在金属网罩里暴露着。来访者凭借敏锐的目光,就能看到黑暗中的雌性大孔雀蝶。如果雌性大孔雀蝶在半透明的网罩里,事情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把雌性大孔雀蝶关在不同介质的盒子里,有白铁的,有木质的,有硬纸的,有玻璃的,甚至还有棉花。在这种封闭的条件下,一只大孔雀蝶都不来了,无论是什么介质的盒子。相反,如果盒子封闭不严,哪怕轻轻打开一点点,就算把它藏在抽屉、衣柜等地方,尽管障碍物重重,大孔雀蝶还是成群结队地飞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